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目的 了解5种黄连生物碱(巴马亭、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和小檗碱)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DNA的作用关系及其差异。 方法 将黄连生物碱巴马亭、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和小檗碱均配成浓度分别为0、1.95×10-6、3.9×10-6、7.8×10-6、1.56×10-5和3.12×10-5 mol/L的PBS稀释液后,分别量取1.5 mL与0.5 mL牛血清白蛋白(BSA,1.10×10-5 mol/L)溶液作用,采用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在280 nm激发波长条件下扫描300~500 nm范围的荧光发射光谱。将浓度均为0、1.95×10-6、3.9×10-6、7.8×10-6 和1.56×10-5mol/L的5种黄连生物碱PBS稀释液各量取1.5 mL与0.5 mL百分浓度为0.1%的质粒DNA作用后,在368 nm激发波长条件下扫描480~650 nm范围的荧光发射光谱。 结果 5种黄连生物碱对BSA荧光均有很强的淬灭作用,各生物碱之间的荧光淬灭作用差异不大。5种黄连生物碱与质粒DNA作用后,均能增强发射荧光,且各生物碱之间的荧光增强作用差异很大,荧光增强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小檗碱和药根碱,其中,表小檗碱和黄连碱增强作用远大于其余3种黄连生物碱;5种黄连生物碱的最强荧光作用浓度均为7.8×10-6mol/L。 结论 5种黄连生物碱与蛋白和DNA均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5种黄连生物碱与蛋白之间的作用差异较小,与DNA之间的作用差异较大,提示黄连生物碱与DNA的作用强度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该类分子中9,10-亚甲二氧基和2,3-二甲氧基结构有利于与DNA作用后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早期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6年06月我院收治的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28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Luminal B(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190例(66.7%),Luminal B(HER-2阳性)患者为95例(33.3%)。Luminal B(HER-2阴性)与Luminal B(HER-2阳性)在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状态和放疗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HER-2阳性)复发转移率高(P<0.05),且5年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均低于Luminal B(HER-2阴性) (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淋巴结状态、PR和Ki-67是Luminal B型乳腺癌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Luminal B(HER-2阴性)相比,Luminal B(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Ki-67高表达和PR阴性是影响Luminal B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左心室结构和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寻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 将223例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的CHF患者分为处方康复组、非处方康复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处方康复组和非处方康复组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入选时及6个月随访时对各组进行血压测量、6 min步行距离测量和血浆BNP水平测定,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入选时,各组血压、6 min步行距离、左室功能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时,处方康复组再次住院例次和其中因心功能恶化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非处方康复组和对照组(P<0.05);与运动训练前及其他2组比较,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6 min步行距离和LVEF明显提高(P<0.01),LVEDd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步行运动训练可改善CHF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血浆BNP水平,且安全性好,但短期内对左室的重构尚无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总结6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本科2001年2月至2001年8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治疗46例,非手术治疗22例。结果优良26例.中残12例,重残11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6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应重视早期有效的抢救。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充分脑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5.
脑血栓有关专家调查2000例脑梗塞病人,发现95%以上的病人习惯于侧卧,这样在本身已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加重了血流障碍,特别是颈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在动脉内膜损伤处逐渐聚集而形成血栓。为消除这一隐患宜改为仰卧睡眠较为妥当。 肺气肿 患有肺气肿的中老  相似文献   
96.
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30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者31例。脑脊液鼻漏1例,两周后治愈。本组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可充分利用鼻腔的自然间隙,入路直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经蝶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RP11-173C1.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RP11-173C1.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B-CPAP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qRT-PCR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甲状腺癌细胞株中RP11-173C1.1的表达。以表达水平最低的B-CPAP细胞为研究对象,转染RP11-173C1.1过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CCK-8法、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上调RP11-173C1.1对B-CPAP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P11-173C1.1的作用机制。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调RP11-173C1.1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RP11-173C1.1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甲状腺癌细胞株中RP11-173C1.1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P<0.01)。上调RP11-173C1.1可抑制B-CPAP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5)。RP11-173C1.1互补结合miR-376c-3p,miR-376c-3p互补结合OPCML。上调RP11-173C1.1可降低B-CPAP细胞中miR-376c-3p的表达,促进OPCML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1)。结论RP11-173C1.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呈低表达,上调RP11-173C1.1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B-CPAP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下调miR-376c-3p的表达、上调OPCML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
止痛片对头痛、牙痛、关节痛、腰痛、腿疼和其它有关部位的神经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胃痛、腹痛和痛经,则疗效不大,甚至无效。 胃痛、腹痛和痛经的发生原因很多,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都会引起胃痛;腹膜炎、阑尾炎、胆囊炎、胆结石、肠梗阻、膀胱以及肠道、胆道的寄生虫病、内脏出血或穿孔等都可能引起腹痛;妇女生殖器官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