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表皮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对生物膜形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agr对其生物膜形成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调节机制,以期发现新的生物膜形成调节途径,完善agr调节网络。方法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表皮葡萄球菌agr阴性突变株,从体外、体内不同角度观察agr阴性突变株与其agr阳性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和致病力的差异。结果表皮葡萄球菌agr阴性突变株与其agr阳性野生株相比,黏附能力、致病力均明显增强;在agr阴性突变株中许多蛋白表达是增加的,如ClpP(ATP—dependent Clp protease)、DadL(D—alanine—D—alanine ligase)等;在agr阴性突变株中基因clpP、atlE和dadL mRNA的表达分别是agr阳性野生株的6.4、7.6和3.9倍。而fbe、ica mRNA的表达在agr阴性突变株和agr阳性野生株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r基因可以下调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是生物膜形成的抑制因子。agr基因对生物膜的下调作用可能不但通过下调atlE的表达,还可能同时下调clpP的表达;agr对生物膜的下调作用并不通过调节fbe和ica途径;首次发现agr可以通过调节dadL来调节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相似文献   
82.
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的三种检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3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3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16例脑外伤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疝、外伤性静脉窦回流受阻等原因导致脑积水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2个月至2年对分流管检测。结果9例被判断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再次手术中与术前检查结果一致。再通术后,5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即可判断分流管是否通畅。连续CT、MRI检查可进一步帮助判断分流管的分流状况,脑室分流管造影可最后确定堵塞部位,因而能早期诊断和手术。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n=30)和热磁组(n=30)。内热针组予内热针治疗,热磁组予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超声弹性成像测定两组双侧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多裂肌应变率比值(SR),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两组VAS和NDI均下降(t>2.693, P<0.05);内热针组VAS和NDI显著低于热磁组(F>8.048, P<0.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内热针组各肌肉SR明显下降(F>6.22, P<0.01),热磁组仅右侧头半棘肌SR下降(F=4.35, 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可提高NCNP患者颈部肌肉弹性,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84.
分子流行病学是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广泛应用使我们对结核病的传播规律和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解决了许多传统流行病学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结核病近期传播、暴发流行的调查、实验室污染的鉴定、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的区分、高危人群的鉴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用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GenoType MTBDRplus)试剂盒检测耐利福平、异炳肼MTB的效果.方法 选取75株MTB临床分离株,采用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其中的耐药MTB,评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可重复性,并与常规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相比较.结果 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对上海地区的MTB临床分离株中耐利福平和耐异烟肼菌株的敏感度分别为98.0%和86.5%,对敏感菌株的特异度为100%.而在重复性试验中,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多次结果完全一致,重复性达到100%.结论 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作为快速检测耐药MTB的试剂盒,对耐利福平和耐异烟肼菌株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上海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质性耐药,是指在同一样本中同时存在耐药菌和敏感菌的现象,这体现了细菌群体从部分耐药向完全耐药转变的过程。研究异质性耐药对于认识耐药结核病的发展过程,以及评估治疗方案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异质性耐药的产生及其对临床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银质针与软组织内热治疗针在大鼠骨骼肌内的温度及引起的组织学变化,为内热针在治疗时温度设定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使用10、12、8cm规格银质针和42、50、60℃内热针针刺小腿三头肌并加热,测量加热前后针尖和进针点温度,用HE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银质针中只有8cm规格针加热前后针尖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热针在设定42、50、60℃下加热前后针尖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骼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再生。结论软组织内热治疗仪在深部组织加热上优于银质针,银质针与软组织内热治疗针治疗时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并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不同规格温热银质针在离体猪骨骼肌中的温度分布特点,为研制软组织内热治疗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8 cm、10 cm、12 cm、15 cm银质针分别刺入骨骼肌1.5 cm、1.5 cm、3 cm、5 cm,将测温针垂直于银质针刺入骨骼肌.针尖分别与银质针针尖到进针点之间每隔1 cm处接触,将艾条套入针尾,测量艾条点燃前和点燃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各点的温度.结果 银质针在骨骼肌内加热时温度先上升,后下降,4个观察时间中,10 min时温度最高;8 cm、10 cm银质针加热后针尖温度(24.2±0.38、23.3±0.43℃)较加热前(22.7±0.58、22.7±0.58℃)升高(P<0.05);8 cm、10 cm、12 cm、15 cm银质针加热后进针点温度(28.6±1.18、24.9±1.13、24.1±0.95、24.0±0.25℃)较加热前(22.7±0.58、23.0±1.00、23.0±1.00、22.7±0.58℃)均升高(P<0.05),8 cm银质针升高程度最大.结论 银质针在离体猪骨骼肌中使用艾条加热时,温度先上升后下降,波动明显.组织内针体温度受全针长度、体外留针长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和我国GLP事业的迅速发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查已成为各安全评价机构毒理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进行生化测定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操作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包括对动物体液生化测定前标本处理的质量控制、测定操作中生化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及生化测定后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90.
皮肤活体组织检查是皮肤科常用的技术,常用的皮肤活检方法有刀切法、钻孔法、表皮削除法及刮除法,其中刀切法是皮肤科活检的基本方法。但因操作过程繁琐,因此在临床操作上存在一些误区。本研究针对刀切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详细阐述,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