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合并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腺瘤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和重症肌无力(MG)之间关系。方法 分析1986-1996年88例经手术证实为胸腺瘤患者,其中28例术前合并MG,分析这28例患者胸腺瘤病理分型、病理分期与MG发生年龄、性别、Osserman临床分型及术后MG缓解加重关系特点。结果 发现胸腺瘤伴有MG28例(31.8%)。其中男18例占64.3%;女10例占35.7%;发病年龄以40-59岁高高峰期,共20例,占71.4%;病理分型证实上皮细胞型胸腺瘤MG发病率高,且临床症状重,以Osserman临床分型Ⅱa,Ⅱb型为主,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其次为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加重多于混合型胸腺瘤,症状加重多见为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加重比率高。结论 胸腺瘤伴MG患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以40-59岁为主,以上皮细胞型为主,Masaoka病理分期为Ⅱ、Ⅲ期胸腺瘤MG临床症状重,且术后MG症状缓解后易再加重。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血浆内皮素(ET)关系。方法:应用主免法测定28例偏头痛病人发作期,20例偏头痛间歇和期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ET含量。结果:发现偏头痛患发作期ET水平明显高于间歇期与对照组。结论:提示ET在偏头痛发作期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可能起重要作用。偏头痛患血浆内皮素系统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73.
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血浆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大灶脑梗死组和小灶脑梗死组病人进行研究,于发病后 3d和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血浆 GMP-140的浓度。结果发病3 d大灶脑梗死组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浓度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0.001),小灶脑梗死组血小板、血浆GMP-140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较大灶脑梗死组低。于发病2周时,2组病人血小板、血浆GMP-140浓度均已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血浆GMP-140显著升高且与脑梗死病情轻重相关,血小板GMP-140与血浆GMP-140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4.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后者更常见。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同时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转归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细胞问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两组按缺血90min再灌注3h、6h、12h再分为3个亚组。各组均建立高血糖模型及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测定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拜阿司匹灵组与对照组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相比较:梗死体积减小(P均〈0.01);缺血区ICAM-1表达减少(P均〈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体积,使损伤脑区ICAM-1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76.
血清铁蛋白测定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P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肝癌早期普查。但部分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AFP则为阴性。因此选择其他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实属必要。近年来以铁蛋白作为肝癌的肿瘤标记物已受到重视。本文初步探讨铁蛋白对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病例及方法病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确诊。肝癌组原发性肝癌138例(男122例、女16例);转移性肝癌4例(均为男性)。对照组计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迁延  相似文献   
77.
Pilon骨折是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为一种高能量创伤[1],不包括单纯内、外踝骨折,多为爆裂性骨折,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及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约占胫骨骨折的7%~10%[2].Pilon骨折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  相似文献   
78.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特点、CT与MR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及CT、MRI改变。方法:分析1992-1998年住院急诊为Wallenberg综合征17例病人病因,临床表现,CT与MRI改变。结果: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主要为小脑后下动脉缺血所致,但也有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灶侧软腭声带麻痹,咽反射消失(94.1%),病灶侧面部及对侧痛温觉障碍(88.2%),病灶同侧Horner征(82.4%),病灶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70.6%),眩晕(70.6%),眩晕(70.6%),恶心、呕吐(58.8%),水平眼震(52.9%)、头痛(23.5%)、呃逆(17.6%),病灶对侧肢体轻瘫(11.8%),17例病人发病72h内行头部CT扫描,1例发现延髓有出血,另16例延髓无异常改变。发病72h内头部MRI检查,9例延髓有异常信号改变,5例小脑有异常信号改变,2例基底节区有异常信号改变。结论:Wallenberg是一组多病因综合征。MRI检查优于CT,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79.
神经病学一向被认为是难学难懂的学科 ,我们针对神经病学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习质量显著提高。1 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在神经内科实习 6周 ,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 ,我们安排 5~ 6次专题讲座。入科第 1天即安排第 1次讲座“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系统讲解、示教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步骤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难点之处让学生当场练习。如腱反射的检查 ,必须是患者两侧肢体姿式一样、放松程度一样、打诊锤用的力量一样 ,这样检查结果才准确。第 2周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巩…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30只/组)。各组按缺血2h再灌注0、2、6、12、24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均采用改良Longa-Zea氏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仅见少量IL-1β阳性表达细胞,各时间点无差异。脑缺血2h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IL-1β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再灌注6、12和24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减少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缺血侧海马区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