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自制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双侧腹股沟疝一次性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月,采用强生公司生产的补片材料自制网塞对15例老年双侧腹股沟疝患者行一次性双侧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4~6 h进食,24 h后下床活动,术后8~12 d康复出院.住院总费用每例平均4600元,其中补片费用(双侧)每例1400元.随访半年至3年,有2例失访,另有2例分别在术后9个月、1年死于脑出血和肺癌转移,其余11例均无复发.结论 自制网塞式补片一次手术同时行双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双侧腹股沟疝,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满意,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局麻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采用星形补片及超普疝修补装置,对89例老年腹股沟疝Ⅲ、Ⅳ型患者进行局麻下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观察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全组疗效满意,手术平均45 min,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阴囊浆液肿1例,阴囊血肿1例,1例慢性疼痛.平均住院日3.5 d,随访4~24个月,无近期复发病例.结论:局麻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疝环及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老年腹股沟疝Ⅲ、Ⅳ型患者,尤其适合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张、恢复快、并发症少、舒适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反复短时间缺血可保护组织免受随之而来的长时间缺血性损伤,这种现象称之为缺血预处理(IPC).现探讨IPC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脏原位I/R模型,术前腹腔注射L精氨酸(LArg)250mg·kg-1或L硝基精氨酸(LNNA)15mg·kg-1,分别观察血一氧化氮(NO),ALT,AST;肝组织NO,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结果肝组织LPO含量(多少vs多少)、血清ALT(多少vs多少)、AST(多少vs多少)活性明显低于I/R组,IPC显著改善了由I/R引起的肝脏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完全被NO供体(LArg)或NO合酶抑制剂(LNNA)消除.同时,各组之间血、肝NO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IPC对肝脏I/R损伤呈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是灭活了氧自由基.NO在肝脏IPC中似乎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4.
背景:在肝移植过程中,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移植专家学者。血红素氧化酶1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目的:对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有关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hemeoxygenase-1,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ver graft",中文检索词为"血红素氧化酶1,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排除研究目的与课题无关及内容重复的研究,共保留3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可能是哺乳动物体内分布最广、保护作用最重要的基因。血红素氧化酶1及其催化产物组成了机体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能。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何通过转基因手段将其应用于临床,保护移植肝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移植肝成活率,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是未来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8-2000-08间17例T管的拔出时间。结果:17例中,6例保守治疗成功;11例二次手术并重新引流治愈。术中证实,6例系窦道形成不完全,2例为窦道撕裂,1例为窦道过长,2例为拔管失误。结论:对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应重点预防,一旦出现,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6.
甘氨酸抗内毒素性休克和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甘氨酸(Gly)对内毒素(ET)性休克和ET性肝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小鼠ET休克和肝损伤模型,预防和治疗各组于不同的时间点注射Gly。观察死亡率。另取小鼠分为休克组和Gly治疗组,各组分别于注射LPS后1、2、4、6h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枯否细胞(KC)脂多糖受体(CD14)、清道夫受体(SR)和核转录因子一出(NF一出)的表达。结果 肝损伤指标和NF-kB表达与KC CD14的表达呈正相关和SR表达呈负相关。Gly对ET性休克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降低ALT、AST和肝组织TNF-α含量,可明显下调KC CD14的表达和NFkB的表达,上调KCSR的表达,尤以4、6h为著。结论Gly可有效防治ET性休克和改善ET性肝损害,其机制与Gly阻遏KC CD14表达、增强SR的表达进而抑制KC NF-k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7.
许士英  陈玺华 《护理研究》2008,22(9):791-79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微创外科手术中比较成熟的一种,具有不剖腹、无明显瘢痕、免缝合、恢复快、痛苦少等特点.同时必须认识到有可能发生胆漏、腹腔出血、胆管损伤带来的危害较传统胆囊切除术更严重.因此,如何选择病例,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时的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2005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250例LC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8.
一氧化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采用大鼠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前腹腔注射L精氨酸或L硝基精氨酸,取肝组织电镜观察,并应用图像立体计量分析技术,分别计算肝细胞线粒体的Vv、Sv、SS、NA、V、D、S及Nv8项立体学指标。结果发现,应用L硝基精氨酸后,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破坏均较I/R组严重,而注射L精氨酸后,线粒体的8项指标与I/R组无差异。提示,NO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Ala-Gln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细胞培养液中的浓度从1.0 mmol/L递增至8.0 mmol/L时,细胞凋亡率从8.94%降至3.78%,Ala-Gln浓度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880,P<0.01)。加入氟尿嘧啶(5-Fu)后细胞凋亡率从18.01%增至36.01%,Ala-Gln浓度与细胞凋亡率呈直线正相关(r=0.942,P<0.01)。进一步增加Ala-Gln浓度,从10.0 mmol/L递增至45.0 mmol/L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89%、15.46%、18.47%、22.08%、18.75%、16.56%、20.89%、15.57%,细胞凋亡率与Ala-Gln浓度变化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la-Gln可减少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促进G_0/G_1期的细胞增多,增强化疗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胆总管阻塞小鼠肝脏CD14表达的变化及其影响。方法应用小鼠胆总管阻塞模型,观察胆总管阻塞7,14,28d后血浆内毒素水平(LPS)、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脏CD14表达。结果胆总管阻塞7,14,28d后小鼠出现明显的肝损害,表现为ALT、AST、血浆内毒素(LPS)水平、肝组织TNF-α的增高,肝组织CD14表达水平随着阻塞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胆道阻塞后小鼠发生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及肝损害,肝组织CD1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