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调控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抑制脓毒症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干预组,每组10只,脓毒症组腹腔注射20 mg/kg内毒素,干预组尾静脉注射溶于15 mL林格液的800μg重组质粒pcDNA3.1-HSP70,48 h后腹腔注射20 mg/kg内毒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采血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其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检测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HSP70、Bcl-2相关X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脓毒症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HSP70、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HSP70、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中Bax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0.05);干预组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IL-6、TNF-α、HSP70、Bax、Bcl-2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70可能通过下调Bax及上调Bcl-2表达,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减少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这可能成为脓毒症肺损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2.
73.
生物瓣膜衰败后二次开胸换瓣是导致心外科手术高风险的重要因素。2020年ACC/AHA指南推荐经导管二尖瓣植入瓣中瓣作为高风险患者的替代方案。本文报道了1例77岁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男性患者,经评估为外科高风险,行股静脉-房间隔途径的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3 h在CCU拔除气管插管,无气促等不适,术后第1 d转出监护室,第3 d出院。相比心尖途径,股静脉-房间隔途径创伤更小,更早脱离监护室,更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4.
王青  刘丽娜  赖青  陈果 《西南军医》2005,7(3):83-84
分析66例骨科农民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热情接受病人;(2)耐心倾听,准确表达;(3)消除不良影响,减少怀疑心态;(4)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加强健康教育;(5)学习相关法规,保护合法权益。作者认为,尊重农民患者,站在农民患者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每个护士的职责之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安康市某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原因,分析疫情发生特点,积累疫情处置经验,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选取3所学校(A、B、C)全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所有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3所学校共发病132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7.74%;A幼儿园罹患率为20.00%、B中心小学罹患率为21.74%、C初级中学罹患率为11.61%。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学校为暴露场所,学校内生水洗手为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9份粪便样品,8份为志贺菌阳性,阳性率为88.99%,学校管网末梢、食堂水桶水样、下水管道地漏检出志贺菌。  结论  该疫情是一起由志贺菌引起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可能由于3所学校生活用水开学前被粪便污染导致。建议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和施工管理,各级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各级学校开学前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145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组61例,重症组59例,危重型组25例,同时期体检健康的31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血乳酸(LA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WBC)及空腹血糖水平,评估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分析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PCIS、LAC、CK-MB、WBC和血糖的相关性并分析HFMD病情危险因素。结果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经治疗后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后3个月随访未见后遗症,危重型组患儿治愈或好转13例,其中5例患儿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死亡12例。入院时,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PCIS显著低于对照组,LAC、CK-MB、WBC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PCIS显著低于普通组和重症组,LAC、CK-MB、血糖和WBC显著高于普通组和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生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PCIS显著高于死亡患儿,LAC、CK-MB、血糖和WBC显著低于死亡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WBC及血糖水平呈中等负相关关系(r=-0.496、-0.453,P=0.000、0.000),与LAC、CK-MB呈弱负相关关系(r=-0.212、-0.294,P=0.034、0.021),与PCIS呈强正相关关系(r=0.582,P=0.000);25-羟维生素D、PCIS、血糖和WBC是HFMD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F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诊断HFMD及预后的血清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7.
以气、阴阳平衡学说、五行学说等角度为切入点,从整体观方面揭示乙肝病毒变异后的发病本质,挖掘温补正气法指导乙肝病毒变异后的补救治疗意义,指出本病以变异且活跃的乙肝病毒被再次诱发,且无力透邪外出之正气相对亢进,以致邪正持续激烈交争为特点,提出以温补因势利导为重,以驱邪直挫邪势为辅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8.
以双转子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双转子-滚动轴承-机匣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低压转子与高压转子的中介轴承、高压转子与机匣的碰摩、以及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之间的弹性支承和挤压油膜阻尼等耦合作用。在滚动轴承模型中,考虑了滚动轴承间隙、非线性赫兹接触力以及变柔性VC(Varying compliance)振动等。最后,运用数值积分方法获取了系统响应,对双转子系统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艾灸、电针启动相关内源性保护信息对胃黏膜的保护效应以及与腓总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艾灸组(C组)、手术模型艾灸组(D组)、模型电针组(E组)和手术模型电针组(F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无水乙醇、阿司匹林灌胃制备胃黏膜损伤模型,其中D组和F组在行腓总神经切断术后进行造模。C组和D组采用艾灸双侧足三里穴治疗,E组和F组采用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治疗。治疗3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形态学变化,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UI),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与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结果 B组、C组、D组、E组和F组UI、血清NO含量及胃黏膜组织中NO、IL-1?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D组、E组和F组血清IL-1?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和D组UI、血清NO含量及胃黏膜组织中NO、IL-1?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F组UI、血清NO含量及胃黏膜组织中NO、IL-1?含量与E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和电针足三里穴均可通过腓总神经途径传递信息,促使NO、IL-1?释放,从而有效促进胃黏膜修复,且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80.
熊萱  张远  喻冬柯  陈果  童荣生   《四川医学》2019,40(6):549-552
目的探讨中国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型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收入的103例冠心病患者,对其进行ApoE基因型测定。根据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划分为E2/E3,E3/E3,E3/E4+E4/E4三组,对各组研究对象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2/E3,E3/E3,E3/E4+E4/E4三组不同基因型患者其hs-CRP浓度为非正态分布,经轶和检验后,其轶值分别为64. 85,51. 40,和44. 82,呈现逐步降低趋势,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95)。结论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携带不同ApoE基因型患者其hs-CRP浓度虽无差异,但仍呈现了以E2/E3,E3/E3,E3/E4+E4/E4基因型为递减的趋势,说明携带E4基因型患者其生成CRP能力较低。在临床中,若能及时关注E4基因型患者hs-CRP浓度升高情况,可协助医务工作者判断疾病进程,更好的实现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