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IL-12A和IL-12B基因多态性与江苏人群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404例按年龄和城乡频数匹配正常对照404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IL-12A基因的rs568408(3'UTR G>A)、rs2243115(5'UTR T>G)和IL12B基因的rs3212227(3'UTR A>C)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城乡等因素后,携带IL-12A rs568408 GA/AA和IL-12Brs3212227 AC/CC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宫颈癌的风险较携带IL-12A rs568408 GG和IL-12B rs3212227 AA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增加了43%(调整OR=1.43,95%CI=1.06~1.93)和30%(调整OR=1.30,95%CI=0.97~1.75),并且该两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一基因相乘交互作用(P=O.048),同时携带两个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加了82%(调整OR=1.82,95%CI=1.28~2.57).分层分析表明.两基因位点的联合作用在早期官颈癌患者和多产的患者中更为显著.同时携带两个突变基因型并且活产数大于2的个体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增加6倍(调整OR=6.00,95%CI=2.86~12.56),并且存在显著的基因环境相乘交互作用(P=046).结论:IL-12A rs568408和IL-12B 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单独或共同影响江苏人群宫颈癌发病风险,并且与个体的活产数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影响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均采取病灶清除联合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随访7~45个月,平均(18.84±5.96)个月。49例发生对合端不愈合,其中对合端骨质硬化23例、线位不良11例、骨折端骨质吸收萎缩9例、软组织嵌顿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嗜烟、同侧腓骨骨折、软组织缺损、骨搬移距离、外固定带架时间、感染复发及静脉血栓形成与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烟、软组织缺损、骨搬移距离>7cm、外固定带架时间>12个月及感染复发是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合端不愈合发生率较高,其中嗜烟、软组织缺损、骨搬移距离大、外固定带架时间长及感染复发是其危险因素,临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3.
难愈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常见的颅脑损伤合并症,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自行愈合,2周~l月以上仍经久不愈合者可行手术治疗。1996年6月~2005年12月,本院共收治21例难愈性脑脊漏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5~62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3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3例。脑脊液鼻漏15例,脑脊液耳漏6例。1侧视神经损伤6例,1侧动眼神经损伤7例,1侧面神经损伤3例。GCS评分:13~15分13例,9~12分7例,3~8分1例。本组病例均没有因颅内血肿等合并症行开颅手术。术前行CT平扫5例发现颅底骨折2例(40.0%),行…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直肠肿瘤患者肝、肺、骨和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对比构建Nomogram图预测转移概率。方法 回顾性筛选和分析2010年至2018年SEER数据库中结直肠肿瘤有肝、肺、骨和脑转移的患者信息。根据肿瘤部位分成左半、右半和直肠肿瘤,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图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进行检验。结果 筛选出49 335例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N分期和CEA与肝、肺、骨及脑转移均相关,且与原发肿瘤部位无关,而种族在左右半不同部位对肝转移的影响不同(P<0.05)。肝转移构建的Nomogram模型较好,根据左半,右半和直肠三个原发部位构建的预测肝转移Nomogram模型的AUC分别为0.821(95%CI: 0.813~0.830)、0.841(95%CI: 0.833~0.848)和0.796(95%CI: 0.782~0.811)。结论 影响不同原发肿瘤部位的结直肠癌患者远处转移的因素及其相应的预测模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5.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无菌采集正常分娩或剖宫产胎儿脐带血,分离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悬液定植入肝脏。分别观察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腹水、血液生化指标、凝血相关因素、甲胎蛋白等变化,测量肝脏体积改变并完成12周随访。结果经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12周,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14例患者腹水消失(87.5%),所有患者下肢浮肿消失。术后12周白蛋白合成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由术前29.8g/L升至36.2g/L,增幅达6.4g/L(P〈0.01);前白蛋白(PA)水平由72.46mg/L升至107.11mg/L,增幅达34.65m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46.4%升至53.26%(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肝脏体积有所增加(69.0%),平均增加幅度为9.7%。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消退,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力,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6.
无创机械通气(NIPPV)已成功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气道阻塞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近年来由于设备的更新,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应用范围日愈扩大,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及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及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老年DR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视网膜光凝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科常规检测结果、RNFL厚度、血清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χ~2=12.96,P=0.00);治疗6 w后,治疗组视盘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及全周360°RNFL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眼科检测结果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血管瘤体积及血清β2糖蛋白(β2-GP)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激光光凝可明显减少老年DR患者RNFL厚度并阻滞视网膜血管增殖,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整体病情的改善。  相似文献   
78.
79.
1.查看食品成分列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生产商必须将所有产品成分标注在外包装上.寻找"部分氢化油"的词汇,这可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油,如大豆油、植物油和棉花籽油等,它们对健康有一定害处.查看营养成分标签里是否有"反式脂肪"这个词汇,如果提供的反式脂肪数量超出了1%的日热量摄入量比例,该产品就不是健康机构推荐的食品.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在中老年查体中对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实施查体的中老年人500例,所有受检者均经临床问诊被怀疑为由胃部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超声检查、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手术病理及随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其在中老年查体中对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检查的灵敏度为90.30%(121/134),特异度为98.91%(362/366)。结论: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检查对中老年查体者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检查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且该方法检查方便、无创,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在中老年查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