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5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高渗氯化钠(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HSC)和乳酸林格氏液(RL)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探讨高渗盐对小肠黏膜核因子-Kappa B(NF-κB)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休克前、重度休克后以及以HSC和RL复苏后不同时间点小肠黏膜NF-κB表达情况.结果:失血后小肠黏膜内炎症细胞浸润增加,并出现糜烂和溃疡,小肠黏膜内炎症细胞和腺细胞NF-κB的表达也明显增加,给予HSC复苏后,小肠黏膜形态明显改善,表达NF-κB的细胞恢复休克前水平;给予RL复苏后小肠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NF-κB的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HSC能快速抑制肠道组织中NF-κB的表达,对肠道黏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区域性置管化疗泵对预防胃肠道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脏转移的意义.方法:对治疗组600例中的122例结直肠癌采用门静脉置管,478例胃癌中304例经胃左动脉近心端置管,174例经门静脉置管,导管连接化疗泵体埋于皮下,术后第3天开始经化疗泵给予表柔比星、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经外周静脉行全身化疗.结果:1、3和5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100.0%、82.0%和53.3%,对照组分别为84.1%、45.4%和32.0%;局部复发率和肝脏转移率治疗组分别为6.3%和7.0%,对照组分别为28.0%和25.9%,化疗期间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肠道癌根治术后区域性置管皮下埋藏化疗泵化疗效果优于全身静脉化疗,化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3.
26例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6例多发伤引起的MOF患者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衰竭器官数量、治疗方法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与MOF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26例MOF患者器官衰竭发生率以肺、心血管系统及肾最高1,肝、消化道及中枢神经系统最低;2个器官衰竭死亡率为25.0%,3个为36.4%,≥4个为57.1%。血浆TNF在死亡病例保持较高水平,生存病例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膈疝的修补方法,评价膈疝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先天性新生儿膈疝,采用涤纶补片、无张力缝合修补的手术效果.结果 12例新生儿膈疝膈肌缺损大,均为胸腹裂孔处膈疝,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远期随访2~3年膈疝均未复发.结论 涤纶补片、无张力缝合修补先天性新生儿膈疝可避免膈疝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55.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常并存食管气管瘘,易并发肺部严重感染.畸形的闭锁食管上、下断端间隔一定距离,使吻合口张力高,因而手术操作复杂,缝合精细度要求高、难度大,术后常并发吻合口瘘和食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5%~20%和30%~ 40%.我院2010年11月收治1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改进常用的吻合口全间断缝合方式,采用半连续缝合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成功救治.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作者报告10年中收治的腹膜后脂肪肉瘤15例.术前根据病人年龄较大、病史较短、腹部可触及能轻微左右移动的巨大平软或中等深在肿块等特点,若病人全身情况较好,再结合消化道钡餐、B超、CT等检查,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关系.治疗主张尽可能整块或大部切除,对复发者争取再次、多次手术切除,如有困难术中不要勉强切除.15例中整块或大部切除11例.15例中已有5例死亡,多为不能切除者,大部切除的病例目前已有3例分别作了4次、3次、2次手术,存活时间最长已10年,最短2年,整块全切除复发率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7.
58.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 ,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当其接受特定的信号刺激后 ,转位进入细胞核 ,启动多种基因的转录。失血性休克时 ,可通过活性氧、内毒素 (L PS)、TNF-α和 IL - 1β激活 NF-κB,从而启动 TNF-α、IL - 1β、多种趋化因子、IL - 8、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等炎性酶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等黏附分子和 E选择素 (E- sel)等多种蛋白因子的基因转录 ,通过这些蛋白因子及二级炎性介质的作用 ,影响血液循环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9.
目的:监测消化道癌症患者有无血行转移,为综合治疗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取4ml骨髓血Ficoll离心,用抗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为探针ABC免疫组织化学法表达其单个肿瘤的阳性细胞,X~2检验处理试验结果。结果:全组130例不同部位的消化道癌症患者,总的阳性率为41.5%,其中食道癌为40%(8/20),胃癌51.1%(32/63),大肠癌39.1%(9/23),肝癌40.0(4/10)。在已经发现有远处转移的29例中阳性率为69.1%,结果表明阳性检出率与病人的年龄、病程的早晚、TNM分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消化道骨髓微小转移的检测为判断消化癌症患者有无血行转移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0.
1 概念残胃再发癌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在国内外的文章中常和残胃复发癌、残胃癌等互相混淆。从字面意义上讲 ,残胃再发癌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 ,以前曾经患过胃癌 ,可能是一次 ,也可能是多次 ;第二 ,以前曾因胃癌手术 ,术后还留有部分胃组织 ;第三 ,在残余的胃组织上又发生了新的癌 ,这种癌应有别于以前手术切除的胃癌。否则应视为胃癌术后复发。但是实际运用中还应当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因为胃癌术后超过一定时限以后 ,如果在残胃上又发生癌肿 ,即使病理类型与前一次胃癌的病理类型一致 ,也很可能并非由于第一次手术后癌组织残留 ,而是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