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409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74篇
  1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高脂血症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脂的升高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单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来严格控制血脂水平是比较困难的,通常需要借助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降血脂药物主要包括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贝特类等。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具有调血脂功能,其合成配体贝特类已成为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药物,但长期应用易引起肝脏  相似文献   
122.
胡丰良  金鑫  孙锋  陈丹  赵文韬 《中国医药》2012,7(10):1257-1258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使用亚甲蓝溶液注入肠系膜下动脉对T2期的直肠癌标本淋巴结的检出情况.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11年6月间43例T2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其中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间,采取常规方法即肉眼加触摸对标本获取淋巴结(常规方法组,23例);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采取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注射亚甲蓝溶液配合常规方法获取淋巴结(亚甲蓝注射组,20例).比较2组的淋巴结检出情况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情况.结果 亚甲蓝注射组共检出淋巴结484枚,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24±14)枚;常规方法组检出淋巴结总数为214枚,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9±5)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注射组共检出直径<5 mm的淋巴结228枚,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1l.4±6.4)枚;常规方法共检出直径<5 mm淋巴结60枚,平均淋巴结检出数为(3.0±1.4)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甲蓝注射组共检出22枚阳性淋巴结,平均检出数为(1.1±1.0)枚;常规方法组共检出16枚阳性淋巴结,平均检出数为(0.7±0.6)枚,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2期直肠癌患者实施根治术时采用肠系膜下动脉注射亚甲蓝溶液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从而可能提高术后分期的准确性,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将我科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变化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4.
金鑫 《中国当代医药》2012,(26):120-12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4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西医组(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组(常规西医+辨证中医治疗)各12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组有效控制率(47.5%)、显效率(31.6%)、总有效率(98.3%)均显著高于西医组,无效率(1.7%)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COPD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多剂量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和国产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受试者20名,口服硝苯地平试验品和参比品20mg,用标准二阶段交叉设计自身对照试验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LC-MS/MS)测定服药后不同时刻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1-2a)90%置信区间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分别口服受试品和参比品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和AUCss分别为:(4.10±1.07),(4.55±1.23)h;(52.64±15.80),(51.54±12.87)μg/L;(8.44±1.69),(8.33±2.27)h;(352.96±85.12),(367.96±71.28)ng/(h·mL);受试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2±17.3)%.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1)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依普利酮浓度的HPLC—MS测定法.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溶液后,以液-液萃取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采用HPLC—MS方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80~4160μg/L,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f=0.0005520+0.001333×C(r=0.9984).高、中、低3浓度的批内和批间变异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在73.6%~75.5%.结论:建立人血浆中依普利酮浓度的HPLC—MS测定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依普利酮的血药浓度检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7.
消痔灵注射液是由五倍子和明矾为主制成中草药水溶液的制剂,它主要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个方面,对多种肿瘤细胞发挥"扶正"治疗,临床应用效果确切,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如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消痔灵未来研究方向的核心,其深入研究也必将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常见致病菌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方法:对13例非常见致病菌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采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结果:13例中10例在治疗4 d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7 d后症状消失;3例治疗6 d后症状好转,10 d后症状消失.12例患者随访1月无复发.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联合...  相似文献   
129.
金鑫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521-522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罗氏2010电化学免疫分析仪对100例肺癌患者者、69例良性肺疾病(BLD)者及健康体检者3项肿瘤标志物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CYFRA21-1、NSE、CEA3项肿瘤标志物肺癌组水平显著高于BLD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P均〈0.01),其水平与病理类型有关。CEA在肺腺癌表达水平最高,CYFRA21-1在肺鳞癌表达水平最高,NSE在肺小细胞癌表达水平最高。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NSE及CEA对肺癌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 3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检测都有一定意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特点,联合检测更有利于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0.
胡丰良  金鑫  梁毅 《新中医》2011,(4):66-68
目的:观察通腑益气活血法在预防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及降低其危险因素的作用。方法:将58例直肠癌TME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不予特殊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通腑益气活血中药雾化、口服及灌洗治疗;观察2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血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第3、7天2组血IL-10、CRP、TNF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腑益气活血法能降低直肠癌TME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