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居民血栓素A2受体(TXA2R)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34例脑梗死患者和135例正常老年对照者TXA2R基因rs7689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计算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 在脑梗死组与正常组之间,rs768963位点的基因型(T/T、T/C与C/C)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囚频率(T/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rs768963位点基囚突变与性别、年龄、血脂、血压、血糖均无关联.结论 TXA2R基因rs76896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脑梗死发病易感性.  相似文献   
62.
复丹丸治疗冠心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岚  沈小珩 《中国医刊》1999,34(7):48-49
复丹丸的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等,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笔者用复丹丸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并以冠参片治疗30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的选择选择门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0例,按4∶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复丹丸...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甘地胶囊对糖尿病血瘀证的治疗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西药对照组(16例)按西医治疗方案控制血糖;观察组(32例)西药治疗同时,口服甘地胶囊,疗程为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积分、血糖(FBG)、餐后2h血糖(2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同时进行安全性检查。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PBG、HbAl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TC、TG、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0.01);安全性检查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甘地胶囊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中医症状疗效,与西药降糖治疗联合,可使难降血糖指标得到进一步控制,有良好的调节脂类代谢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甘地胶囊对于糖尿病血瘀证患者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4.
骨钙素(BGP)又称r-羧基谷氨酸蛋白,为骨组织中一种非胶原蛋白质,是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RIA可以测定血清BGP的浓度变化。本文对129例患者进行了血清BGP含量测定,并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特点,不同的基因型与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反应关系。方法:通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荧光PCR对90例HBV DNA阳性(>5×102copies/ml)、HBeAg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服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的HBV DNA、HBeAg、ALT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9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及ALT异常患者,基因型分别检出:B型有33例(占36.6%)、C型有48例(占53.3%)、BC混合型有8例(占8.9%)和非B非C型1例(占1.1%)。33例B基因型23例服用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HBV感染者HBV DNA阴转率为73.9%、HBeAg血清转换率为78.3%和ALT复常率为73.7%,其余10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HBV感染者HBV DNA阴转率为3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0.0%和ALT复常率为70.0%;48例C基因型10例服用干扰素6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为30.0%、HBeAg转换率为40.0%、ALT复常率为50.0%,其余38例服用拉米夫定6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为89.5%、HBeAg转换率为84.2%、ALT复常率为92.1%。结论: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基因型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66.
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肝脏损害的表现,如何防治肝损伤变得尤为迫切。中药复方制剂有多靶点、多环节等特点,在临床防治肝损伤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通过多个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中药抗肝损伤实验已经研究出一批具有较好抗肝损伤作用的复方制剂,如:五灵胶囊、复方991抗肝纤汤、复方861、  相似文献   
67.
机采血浆袋及管路内表面对血浆中HCV RNA吸附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聚氯乙烯 (PVC)为主要原料的机采血浆袋及管路内表面对血浆中HCVRNA吸附性。方法用不同材料机采血浆袋保存低滴度的HCVRNA阳性血浆 ,用RT PCR方法检测不同材料和不同采样点中血浆和管路内壁。结果除浆袋内血浆皆为阳性和涂硅管路内表面为阴性外 ,余三种PVC材料都从管路内表面检测到HCVRNA。结论 PVC塑料输血器材对HCVRNA有吸附作用 ,可作为输血器材材料选择的一个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8.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其中,中医学教育是推动中西医药融合的重要环节。目前,在西医院校中,中医学课程因中医理论相对晦涩难懂、内容多而课时少、教学模式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学生接受度低、教学成果不佳,这是中医学教育的难点。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颖教学模式,重视临床实践培养。此文探索以BOPPPS教学模型为基础的复合教学模式,构建中医学课程的整体教育过程和理论框架,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有效保障,希冀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大力推进中医学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将我国无偿献血者采用速率法测定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合格标准从小于或等于40U/L提高到小于或等于50U/L的可行性,希望由此提高可无偿献血者的比例,缓解我国血液紧张的局面。方法2011年1~12月上海市集中检测的无偿献血者体检标本32280例,采用速率法进行ALT测定,按ALT≤40u/L、40u/L〈ALT≤50u/L ALT〉50u/L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相应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概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I。T≤50U/L和ALT〉50U/L的标本中HBsAg与抗-HCV阳性的概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77,P〈0.05);(2)ALT≤50U/L较ALT〉50U/L的标本中HBsAg与抗:HCV阳性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11027,P〈o.05);(3)将采用速率法进行测定的ALT的合格标准从≤40UjI.提高到ALT≤50U/L不会提高ALT合格的标本中HBsAg和抗-HCV阳性的概率(u=0.79978,P〉0.05)。结论将ALT的合格标准从小于或等于40U/L提高到小于或等于50U/L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0.
1998~2003年全国血站系统HIV抗体检验室间质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检,并对采出的血液进行HIV抗体复检。鉴于当前世界及我国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流行有上升趋势,对献血者和临床用血液进行HIV抗体严格检验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