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口肌训练对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智力低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观察组予以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S-S法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进行测试.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语言表达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语言理解和操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能更好地提高智力低下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脑损伤可导致缺氧或缺血,使耳蜗核和脑干损害,引起外周及中枢听神经通路异常,易发生听神经损伤,甚至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突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早期检测对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的听神经损伤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就BAEP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评估中的临床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衡发育疗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偏瘫患儿的疗效及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2组均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的运动疗法训练,观察组给予平衡发育疗法训练,1次/d,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2组治疗前后GMFM-88的E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衡发育疗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能有效提高偏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的效果。方法将智力障碍患儿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观察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和语言两个领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适应性DQ及语言DQ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结合听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语言迟缓康复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对两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DMS-2量表中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精细动作发育商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邹林霞 《中国保健》2010,(4):135-136
目的探讨纯词哑临床特点。方法分析纯词哑一例诊断及言语治疗(单纯运用言语障碍的构音训练针对一例纯词哑进行语言训练)。结果经过3个月言语训练后,患者的实际语言能力明显提高,支持纯词哑诊断。结论纯词哑不是失语症,也不是言语失用和运动性构音障碍,而是严重的具体的发音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结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学龄前儿童智力低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1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感觉统合、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家庭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引导式教育结合听觉统合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间的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干预后研究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IQ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对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的智能发育以及智力水平的提高显著高于单纯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月龄采用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发育结局:运动发育正常有70例(70%),运动发育迟缓25例(25%),脑瘫5例(5%).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预测,扭动阶段:敏感性50%、特异性84.3%、阳性预测值57.7%和阴性预测值79.7%;不安运动阶段:敏感性13.3%、特异性97.1%、阳性预测值66.7%和阴性预测值72.3%.对于脑瘫结果的预测中,不安运动的特异度最高(97.9%),其次为痉挛-同步性(96.8%).结论:在早产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应用GMs质量评估后期神经发育结局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价值更大.GMs质量评估可作为早产脑损伤高危儿随访工作中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