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药理学内容复杂繁多,记忆困难是学生学好药理学的一大难题,但是如果掌握好学习方法,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概括提炼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探究式归纳总结记忆法等方法的运用,可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增加其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高剂量组(60mg·kg~(-1)·d~(-1))和低剂量组(30mg·kg~(-1)·d~(-1))。用球囊导管损伤术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测量给药14d后颈总动脉内膜面积(NIA)及内膜面积/中膜面积(NIA/MA),免疫组化法检测该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real-time RT-PCR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和原癌基因c-Myc的mRNA表达,并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以及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结果川芎嗪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的NIA及NIA/MA(P<0.05),并使PCNA蛋白质表达降低(P<0.01);显著升高球囊损伤大鼠血浆SOD活性和cAMP及cGMP的含量,而降低血浆MDA水平(均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还能上调Nos3 mRNA表达,而使c-Myc mRNA的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球囊损伤所致血管内膜异常增生,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和促进环核苷酸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3.
人参总皂苷对PDGF-BB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苷(totel ginsenosides,TG)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型(PDGF-BB)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TT比色法观察TG(10、30、100mg·L-1)对PDGF-BB(25μg·L-1)所致的VSM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Re-al-timeRT-PCR检测VSMC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KIP1)、原癌基因c-fos、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细胞中加入TG100mg·L-1不影响细胞的吸光度值及G0/G1期、G2/M期、S期细胞比例(P>0.05);PDGF-BB可明显升高吸光度值(P<0.01),增加S期细胞比例而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P<0.01),并明显增加c-fos、CyclinD1 mRNA的表达,下调eNOS和P27(KIP1)的表达(P<0.01)。TG低、中、高浓度均明显抑制PDGF-BB诱导的吸光度值升高(P<0.01),降低S期细胞比例而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DGF-BB所致的c-fos及CyclinD1 mRNA高表达(P<0.01),并使eNOS mRNA表达升高(P<0.05),但对P27(KIP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TG通过阻止VSMC由G0/G1期进入S期而抑制PDGF-BB所致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eNOSmRNA表达、降低c-fos和CyclinD1 mRNA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4.
王世强  徐林  邓江 《海南医学》2007,18(11):128-129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一种治疗胫腓骨下端累及踝关节的粉碎性骨折(pilo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 应用改良的单臂多功能T型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粉碎的pilon骨折25例,骨质缺损较大时取自体髂骨或人造骨植骨.结果 术后随访8月~2.5年,平均1.5年,根据病人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的活动度,优良率为82%.结论 应用T型改良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粉碎的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理想、固定牢、手术操作简单、病人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并且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尤其适用于胫骨远端严重的骨折与皮肤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病人.  相似文献   
75.
经大鼠尾动脉无创性血压测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测量大鼠血压的方法。方法利用BESN-Ⅱ多通道动物系统对大鼠进行血压测量,并与直接颈动脉插管测压法进行数值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比较。结果两种测压方法在数值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尾动脉无创测压法更为简便。结论该方法测量大鼠血压简便、准确、高效、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于长期动态观察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76.
人参皂苷Rg1治疗性给药的抗心肌肥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治疗性给药对缩窄腹主动脉所致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g1(3.75,15mg/kg)组以及左旋精氨酸(L-arg)200mg/kg组。后4组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造模,手术3周后腹腔注射给药共4周。给药末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称心脏质量以计算左室肥厚指标(即左室肥厚指数,LVHI=左室重,体重)和左室重,右室重(LVW/RVW),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心房利钠因子(ANF)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血压、左室内收缩压、左室舒张期末压、LVHI和LVW/RVW均显著升高,±dp/dtmax降低,ANF和CaN mRNA表达明显上调。Rg1和L-arg给药不影响血压及左室内收缩压,但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而增加±dp/dtmax,并使LVHI和LVW/RVW减低,ANF和CaN mRNA表达下调。结论:Rg1具有抗压力超负荷所致左心室肥厚作用,并可能与其抑制CaN信息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成人陈旧性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治疗办法。方法从2000年6月至2月,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半环槽固定,骨折处持续加压,胫骨结节下截骨持续延长的方法,治疗11例29岁以下的青年病人。结果11例病人4~9月骨折完全愈合,无骨短缩畸型。结论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支架装置,一期病灶清除,骨折处持续加压,胫骨结节下截骨持续延长的方法治疗陈旧性胫骨骨缺损,能够较好的解决骨愈合、骨短缩及骨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夏天无注射液对脑缺血和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初步筛选ICDP对动物脑缺血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蛋白含量;原代培养乳鼠神经元制备低糖缺氧模型,  相似文献   
79.
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三维多孔支架材料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基础,本实验用全物理过程将天然材料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和壳聚糖(Chitosan,CS)适当比例混合制备三维支架材料,探索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蚕丝脱胶、溶解并提纯得到适当浓度的丝素蛋白溶液,将丝素蛋白溶液与壳聚糖溶液按适当比例混合,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成SF—CS三维支架材料。观察指标:采用液体替代法检测SF-CS支架材料空隙率,并应用显微镜观测其平均孔径及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SF—CS三维支架材料平均孔径为60um,孔隙率为82.9%,完全符合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的要求。结论用全物理过程可初步制备SF-CS三维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和较好孔隙率,该方法有简单易操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该材料有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较为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0.
刘嘉  邓江  韩小松  徐林 《中国骨伤》2017,30(1):33-37
目的:探讨骨密度降低在女性患者中对非骨水泥臼杯位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为女性,均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基于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DXA)的最低值,将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或低骨密度组(-3.5≤T≤-1)。骨密度组正常10例,年龄55~64岁;低骨密度组24例,年龄58~72岁。两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均植入非骨水泥陶瓷对陶瓷髋关节假体(Depuy美国),内衬系统均为Pinnacle杯。术中髋臼杯保持外展角45°、前倾角15°,基于立体影像测量分析(RSA)追踪术后3、6、12和24个月髋臼杯位移情况。结果:低骨密度组与正常骨密度组在臼杯位移的RSA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骨密度组较正常骨密度组在术后前3个月内,臼杯的迁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移主要发生在X轴(95%置信区间0.01~0.31,P=0.006)和Y轴(95%置信区间0.20~0.39,P=0.003)。最初的旋转发生在单独的Z轴(95%置信区间-0.26~0.81,P=0.006)。结论:女性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骨密度降低增加了非骨水泥杯的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