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TARP) system is on the anterior cervical surgical instrument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self-developed, set loose, decompression, reduction and fixation function in a bod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eformity, basilar invagination and 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has unique advantages the [1]. TARP operation by transoral approach, anatomical structure is complex, difficult surgery, perioperative nursing has its unique requiremen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2]. early, many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but there is no related research abroad, domestic research is le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he 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were review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ARP perioperative nursing.  相似文献   
12.
建立公共卫生网络实验室有效防控传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干世界变幻莫测。在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曾经被控制的传染病也开始死灰复燃,这些新发和再发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全球交通和贸易的增长,这些流行性疾病也时常跨越国界而引起世界性的传播。因此,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系统是阻止传染病在地区和国际间传播的一个必要手段。在监测系统中,公共卫生实验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将不同地区的实验室组织到一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伤寒沙门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肢(PFGE)电泳研究广东省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fiscV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来自广东省6个地区的51株伤寒沙门菌,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可分为45个PFGE型别,菌株间的相似值在38.27%-100.00%,6个地区间没有同源的菌株,同一个地区不同年份也没有同源的菌株,而同一地区同一年份可出现同源的菌株。结论 PFGE是一种敏感的研究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2006年分离的10株2型猪链球菌菌株的病原学特征,为诊断、治疗和制定今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株菌进行常规方法鉴定及PCR技术检测。结果经血清学分型和生化鉴定,10菌株均为猪链球菌2型,其中9株菌三种基因(菌种基因(16SrRNA)、荚膜多糖编码基因(CPS2J)和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基因(mrp))均阳性,1株菌mrp基因检测阴性。结论广东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由2型猪链球菌引起。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2007年度非伤寒沙门菌监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腹泻病患者中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的血清型别、分布、耐药性变化.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腹泻病患者进行非伤寒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2007年度共检测1128份腹泻粪便标本,分离到71株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6.29%;共分得29种血清型,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普遍较肠炎和斯坦利沙门菌高;除肠炎沙门菌外,其余的血清型没有同一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 Ⅰ酶切17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aⅠ 1~8型,其中PFGE-XbaⅠ 4型为优势型别.用Sfi Ⅰ和Not Ⅰ酶对12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 Ⅰ/Sfi Ⅰ/Not Ⅰ三种酶的结果 发现仍有三组菌的PFGE图谱是完全一致的.结论 2007年度广东省非伤寒沙门菌的感染多数为散发病例,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无乳链球菌是引起链球菌病的重要致病菌,具有广泛的宿主感染性,既能感染人类引起新生儿脑膜炎,感染奶牛引起乳腺炎,又能引起鱼类链球菌病。近年来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全世界的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严重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流行。本文对无乳链球菌的病原特征、毒力因子、对罗非鱼的感染情况,以及对人及哺乳类动物的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人源性无乳链球菌与罗非鱼源性无乳链球菌之间的联系,以及感染罗非鱼的无乳链球菌对人类的致病作用,同时为我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实时内核μ COS-II和微处理器 ATmega128的特点,论述了在此基础上进行移植,编写 API函数,建立自己的 RTOS,和用这些 API函数建立嵌入式应用系统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总结了运用这一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便携式医疗设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护生岗前培训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 :对护生进行两周的岗前培训 ,包括素质教育、专业理论及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结果 :护生角色转换快、工作责任心及服务意识强、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 :对护生实施合理、有效的岗前培训有助于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小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医疗计划顺利进行。方法将120名1.5~6岁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均采用手背静脉输液,试验组穿刺前先固定患儿手背,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2种穿刺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外漏率。结果试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外漏率低于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差异。结论患儿手背穿刺前,采用先将其手背固定法,可以提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漏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布鲁氏菌菌株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酸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布鲁氏菌菌株进行分型的可能性,获得广东布鲁氏菌脂肪酸成分的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历年从广东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9株布鲁氏菌进行了菌体脂肪酸成分分析,利用MIDI公司Sherlock系统的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布鲁氏菌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19:0cycloω8c酸、16:0酸、18:0酸,其中牛种菌的19:0cycloω8c酸含量最高,羊种次之,猪种最低,其中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19:0cycloω08c酸、18:0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5年和近3年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9:0cycloω8c酸、18:0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菌株的脂肪酸成分稳定,但各种间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一定的欧氏距离时,可以在种的水平上区分布鲁氏菌的3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