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目的:采用HPLC/DAD法研究大承气汤的质量控制,同时测定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厚朴酚、厚朴酚、大黄素及大黄酚10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25℃,双波长检测,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检测波长为280 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厚朴酚、厚朴酚、大黄素、大黄酚的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在文中所述进样量范围内,10种成分进样量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33%~99.95%;RSD为1.32%~2.94%。结论:此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对于大承气汤的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针刺利咽穴治疗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1组取利咽穴进行针刺治疗,治疗2组选取列缺、照海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服用慢严舒柠颗粒进行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后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1组为96.67%,明显高于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83.33%,χ2=3.73,P<0.05)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χ2=10.78,P<0.01)。在降低TNF-α方面,3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利咽穴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并可降低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的方法得到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GGF2)重组蛋白。方法将不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GGF2基因用亚克隆的方法自PVT-GGF2质粒克隆至PCXJ18质粒,再由PCXJ18-GGF2质粒克隆至pET-32b(+)质粒,构建pET-32b(+)-GGF2表达载体。表达载体转染4种宿主菌,筛选合适者。优化表达时程和IPTG诱导剂量。GGF2大量表达后回收包涵体,复性。复性产物利用His Bind树脂进一步纯化。纯化产物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pET-32b(+)-GGF2表达载体。筛选结果表明Origami B(DE3)为合适宿主菌。适宜的表达条件为30℃诱导前扩增,浓度25μmol/L IPTG,37℃诱导2 h。所表达外源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和预期一致。回收、纯化后得到纯度约为96%的产物。Western blot鉴定表明所获为GGF2重组蛋白。结论原核表达方法得到足量GGF2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通针法治疗AR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通针法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和鼻腔滴入局部触发的方式复制AR模型。药物组大鼠每天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天1次,温通针法组予温通针法针刺"风池""印堂""迎香",每日1次,每次每穴操作60s,两组均治疗10d。采用行为学评分方法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药物组及第7、10天药物组、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第10天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通针法组、药物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温通针法组IgE、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AR发作后血清中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升高,温通针法可以改善AR模型大鼠发作期的症状,对AR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对症状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游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胶质瘤干/祖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自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中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祖细胞SHG-44s,予五味子甲素0、12.50、25.00和50.00μmol/L联合长春新碱400、800和1200 nmol/L,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SHG-44s细胞增殖活性,罗丹明123染色检测SHG-44s细胞泵出药物能力,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G-44s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B1(ABCB1)基因转录和翻译能力。结果五味子甲素50μmol/L即可抑制SHG-44s细胞增殖活性(P=0.001,0.001,0.039),剔除这一浓度后无论长春新碱浓度为400、800或1200 nmol/L,联合应用五味子甲素均可抑制SHG-44s细胞增殖活性(长春新碱400 nmol/L组:P=0.007,0.001;长春新碱800 nmol/L组:P=0.001,0.000;长春新碱1200 nmol/L组:P=0.000,0.000)。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五味子甲素12.50μmol/L组和25.00μmol/L组SHG-44s细胞可见明显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五味子甲素浓度的增加,SHG-44s细胞罗丹明123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0.40%、39.20%和45.20%。实时PCR法显示,五味子甲素12.50μmol/L组和25.00μmol/L组SHG-44s细胞ABCB1基因表达水平较0μmol/L组降低(P=0.027,0.006),尤以25.00μmol/L组显著(P=0.034)。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随着五味子甲素浓度的增加,SHG-44s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五味子甲素通过抑制胶质瘤干/祖细胞表面已存在的ABCB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泵出药物能力并降低ABCB1基因转录和翻译能力,逆转胶质瘤干/祖细胞耐药性。  相似文献   
46.
郑魁山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倡导早期针刺、针刺主张轻浅透、留针坚持时间短、起针之际防出血以及矫正过度须谨防等5个方面对郑魁山教授在周围性面瘫上的治疗经验进行了初探和总结。  相似文献   
47.
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法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验证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模型大鼠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利用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对大鼠进行基础致敏实验后,采用卵清蛋白溶液滴入鼻腔引起大鼠过敏性鼻炎来制造模型,通过温通针法干预模型大鼠观察血清中IL-4表达和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温通针法可以抑制致炎因子IL-4表达和炎性细胞在鼻黏膜的聚集并对黏膜进行修复。结论:温通针法通过干预炎症靶物IL-4起到对炎症介质的抑制和对黏膜组织炎性细胞聚集阻滞的作用,以此来修复黏膜组织起到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9.
“胰腺穴”对慢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腺穴"结合体征诊断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设立诊断标准,治疗上制定以胰腺穴为主组成的针灸标准处方,治疗慢性胰腺炎。方法:将在临床上误诊的45例病人,通过自身对照,观察诊断、治疗效果。结果:制定以"胰腺穴"为主,配伍中脘、阳陵泉等针灸标准处方,可以在2周内治愈、缓解慢性胰腺炎;痊愈32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胰腺穴结合体征是诊断、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特效穴位,胰腺穴为主的针灸处方,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最佳配伍处方。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针灸学实验指导》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问题,改正不足,使之更好的指导针灸实训。方法:将200份问卷调查表分发给针灸本科2002级83人、2003级40人、2004级36人和2005级45人进行无记名答卷并回收所有问卷调查表进行统计。结果:《针灸学实验指导》在问卷调查中获得了极大的肯定,也提出了一定的希望。结论:《针灸学实验指导》在针灸实训教学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