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多排螺旋CT在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胜  赵湜  陈燕浩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68-2270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检查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下肢动脉,包括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对其中16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并与MSCT结果相比较。结果:MSCT结果表明41例患者(64.1%)存在下肢动脉病,与DSA结果符合率高达97.5%。结论:以DSA为金标准,MSCT评估动脉病变有较高准确性。MSCT是一种准确、无创的诊断糖尿病周围动脉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17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结果:117例MDS患者中19例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6.2%;MDS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类风湿关节炎(31.6%),溃疡性结肠炎(26.3%),常见;;MDS并发身自免疫性疾病者较无免疫性疾病者其转白率并不增加,但中位生存期缩短: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MDS预后不良的因素。MD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3.
我们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三氧化二砷(As2O3)分别和联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探讨TRAIL与As2O3联合应用治疗白血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与相应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 ,初步探讨BDNF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与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MM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BDNF、VEGF的浓度 ,同时观察MM患者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影像学等指标。结果 :患者血浆BDNF浓度为 (4 .2 2± 0 .6 4 ) μg/L ,与健康体检者(2 .0 3± 0 .38) μg/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血浆VEGF浓度为 (79.35± 13.2 5 )ng/L ,与健康体检者 (34.4 1± 1.78)ng/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BDNF与VEGF水平间存在着相关性 (r =0 .4 30 ,P =0 .0 2 5 )。结论 :MM患者血浆BDNF和VEGF显著增高 ,BDNF可能是继VEGF后又一促进血管增殖活性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39例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每例分为4组进行观察:空白对照组、TRAIL组、Ara-C组、TRAIL加Ara-C组,共同培养12、24和48h。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杀伤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RAIL和Ara-C可协同降低AML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随培养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TRAIL与Ara-C具有协同作用,能高效杀灭肿瘤细胞,可能是一种有临床应用潜能的新型抗白血病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76.
对一些免疫性疾病用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告,但对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测定,国内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了解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及探讨与感染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exenatide)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继续服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给予注射艾塞那肽或胰岛素治疗24周,治疗前及停药24 h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HbA1C、体质量、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胰岛素(PI/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P2hPG、HbA1C、体质量、FINS、PI、PI/FINS、HOMA-β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与胰岛素组比较,FPG、体质量、PI、PI/FINS、HOMA-β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质量,并且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β细胞效果明显,降低P2hPG、HbA1c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无明显优势,降低FPG效果不及胰岛素组,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78.
付阿丹  张文静  赵湜 《中国药房》2012,(14):1301-130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9例接受口服降糖药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39例)与胰岛素组(40例),治疗24周后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艾塞那肽组FPG、体重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T2DM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重;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效果明显,但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引起许多学科的关注,本文对1980年以来收住我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MOF的状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恶性血液病发生MOF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0.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增生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免疫病理学、瘤细胞化学等项临床检验技术的进展已被定义为免疫系统恶性肿瘤。本文试图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