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弛缓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变化。方法40 例弛缓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接受30 d 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外对股四头肌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周5 次,治疗30d。治疗前后按改良Lovett 肌力测定法进行股四头肌肌力测定(Lovett 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同时运用表面肌电仪测定股四头肌自主收缩位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的Lovett 分级、GMFM评分、iEMG和RM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有利于提高弛缓型脑瘫患儿股四头肌肌张力,增强肌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治疗脑性瘫痪(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儿智力糖浆组。常规治疗组主要进行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推拿、理疗、头针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小儿智力糖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小儿智力糖浆(10mL,tid)。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疗程开始和结束时采用(S-S)法进行语言发育评定,Gesell法进行智力评估。结果:小儿智力糖浆组在语言功能改善状况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智力糖浆组Gesell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智力糖浆治疗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神经认知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以Bobath技术治疗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认知疗法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及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FMFM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FMFM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9.76±4.45)分vs.(13.29±5.82)分]、[(46.61±10.41)分vs.(37.19±8.59)分](P<0.05).结论 神经认知疗法可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应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的康复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71例,年龄为6个月~2岁,根据年龄和粗大运动功能分层后,用抽签法随机分为HBO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HBO组另外给予40次HBO治疗,治疗氧浓度为85%~90%,治疗压力为1.4 ATA(0.04 MPa),每次1 h。2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用婴幼儿发育量表(CDCC)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定患儿整体运动情况,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另外HBO组治疗结束后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了解患儿听力受累情况。 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GMFM、PDI和MD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GMFM的 A区评分提高水平高于HBO组(P<0.05),其余各区评分及GMFM总得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PDI、MDI评分变化在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rt;0.05)。HBO组中有8例患儿出现听力损伤。 结论高压氧治疗无助于促进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和智能发育,同时其治疗的副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3月龄脑瘫患儿60例,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2、3、4共4个组,每组15例.4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1组患儿在月龄3~4月内开始高压氧治疗,2组患儿在月龄4~6个月进行高压氧治疗,3组患儿在月龄6个月以上进行高压氧治疗,4组患儿未给予高压氧治疗.共给予40次HBO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持续到1岁.分别在治疗前及1岁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智能评估,计算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发育商及总发育商.结果 1岁时,4组患儿GMFM、粗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其中1组[(30.55±8.44)分]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2组[(26.43±7.52)分]、3组[(20.88±6.69)分]、4组[(19.14±4.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3、4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高压氧治疗时间窗对脑性瘫痪患儿疗效具有重要影响.开始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佳,3~4个月内进行高压氧治疗疗效最佳,4~6个月疗效次之,超过6个月则无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2例以运动发育落后为首发症状的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的临床观察,提高儿科医生对运动发育落后与先天性代谢异常的关系的认识.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对2例患儿进行尿液生化学检测,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结果 1例患儿经过长期维生素B12治疗后,生长发育同正常同年龄儿童;另外1例患儿未能坚持长期维生素B12治疗,智力及运动发育明显落后,并逐渐出现难治性惊厥、呕吐.结论 运动发育落后的儿童应尽早进行尿GC/MS法先天性代谢异常筛查,对考虑MMA的患儿,应尽早、长期应用维生素Bn治疗,以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7.
28.
申捷及施捷因治疗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申捷、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0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申捷组(53例)和施捷因组(51例),2组患儿均给予“三支持、三对症”,同时分别给予申捷和施捷因,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不能认为申捷和施捷因治疗HIE有显著差别(x2=0.015<3.84;P>0.05)。结论申捷和施捷因比较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对脑瘫儿童流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瘫伴流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VR动作观察口面肌训练, 选用HTC Vive平台营造虚拟环境, 对照组则辅以常规口面肌训练(包括舌肌训练、颊唇肌训练、冰刺激、Masako吞咽训练等)。2组患儿口面肌训练均每日1次, 每次30 min, 每周训练5 d, 共治疗3周。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 分别采用流涎程度频率评分(DDSS)及吞咽功能评分对2组患儿流涎程度、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儿颊肌、口轮匝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后, 对照组、观察组DDSS评分[分别为(3.19±1.21)分和(2.50±1.14)分]和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10.30±5.40)分和(8.82±4.73)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颊肌RMS[分别为(2.81±1.91)μV和(4.16±2.01)μV]、iEMG[分别为(11.43±7.83)μV·...  相似文献   
30.
目的将携带Ephrin B2基因慢病毒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过表达水平及细胞形态学变化,并探讨Eph B4/Ephrin B2是否具有促进大鼠BMSCs体外迁移活性的作用。方法单纯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携带Ephrin B2慢病毒以感染复数3和10感染BMSCs分为低浓度转染组(MOI=3)和高浓度转染组(MOI=10),对照组采用未转染组、阴性转染组,利用q PCR检测Ephrin B2基因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Ephrin B2蛋白水平。观察Ephrin B2基因转染后BMSCs形态学变化。15 d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MAP2表达了解细胞分化。进一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来了解Eph B4/Ephrin B2在调节干细胞迁移的作用。结果培养BMSCs为多角形或棱形呈漩涡状排列生长。Ephrin B2-BMSCs经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有外源性Ephrin B2表达。Ephrin B2基因转染后BMSCs 24 h,BMSCs胞体开始收缩细胞有突起伸出,72 h后可见典型的神经样细胞形态改变。15 d后,BMSCs分化成为MAP2神经元,与阴性转染组相比,低浓度转染组和高浓度转染组MAP2表达率上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转染组与高浓度转染组较未转染组及阴性转染组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Ephrin B2能高效感染BMSCs,并随着时间延长分化成神经样细胞,同时Eph B4/Ephrin B2在调节BMSCs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