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指导结合孕妇体操、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训练在临床提升孕妇自然分娩的价值。方法 2000例孕妇根据产前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0例。观察组孕妇临床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孕18~24周时指导孕妇体操,28周时指导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练习。对照组孕妇临床进行常规的孕前检查及健康教育。收集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的重量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9.6%,对照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为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重量为(3227.3±425.4)g;对照组新生儿重量为(3533.6±433.8)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前进行营养指导联合孕妇体操、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护理,能有效的提升初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降低新生儿的重量。  相似文献   
72.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对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及康复。[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4月,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治疗完全断裂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9例,术后及出院后进行专项护理及康复,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随访共21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16例神经损伤恢复效果达到优良,修复优良率达到71.4%。[结论]对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及护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造成宫外孕误诊成其它疾病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式的分析方式,从历年误诊病历中选出50例患者的病历,对这些病历进行相关的分析,分析这些病历的患者都被误诊为哪些疾病,造成误诊的原因有哪些,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果。结果:病历中被误诊成的疾病种类很多,例如:黄体破裂、盆腔炎、宫内孕、急性阑尾炎等。而造成这种误诊的原因也有很多,包括患者自身的原因以及医护人员的原因等。结论:宫外孕的误诊不但会增加患者就医时的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一定要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4.
“心脾”论治心力衰竭萌芽于《黄帝内经》,目前通过各项医学热点研究证明了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心与脾的生理、病理、经络等相互关系上来论述心脾同治与心力衰竭、肠道菌群的内涵,并着眼于中医心脾功能、病理因素、中药研究论述探讨心脾与肠道菌群、心力衰竭之间的纽带关系,以期为临床试验提供指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75.
许文静  王念念 《妇幼护理》2022,2(3):520-522
目的 探析与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对妇女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影响。方法 将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1 月来我院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 84 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2 例。对 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的护理满意度、临床认知情况以 及自我效能。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临床认知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均无显著差 异。护理后,研究组的临床认知得分和自我效能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妇女患者的宫颈癌早期筛查, 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效能感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利用具有"一主干多分支"特征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CEAN)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取成年SD大鼠双侧面神经进行去细胞同种异体面神经制备和自体面神经冻融处理并进行结构评价。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制备大鼠左侧面神经10 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n=10),分别为采用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去细胞同种异体面神经移植(CEANA)组(B组)和自体神经液氮冷冻组(C组),术后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利用化学法可制备出保留天然成分和空间结构的具有"一干多支"特征的CEAN。术后12周,A组、B组有髓神经纤维总数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天然成分和空间结构的具有"一干多支"特征的CEANA可用于修复大鼠全面神经缺损的治疗,具有同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7.
背景:传统的结构性天然骨脱细胞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用新的理化方法对结构性骨块进行脱细胞处理制作新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以股骨头负重区结构性骨块为原料,高压水枪冲洗,继而利用Triton-100、脱氧胆酸钠等进行脱细胞等理化处理,制备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并对支架进行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Micro-CT观察、生物力学等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保留了骨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脱细胞彻底,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显示支架具备三维多孔网状结构系统,具有天然骨的孔径和孔隙率;生物力学测试脱细胞组支架的弹性模量为(552.56±58.92) MPa,强度为(11.34±3.49) MPa,与新鲜骨的弹性模量及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采用壳聚糖与脱细胞软骨基质复合制备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可行性,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方法 取天然人软骨粉碎.取 100 nm~5μm 软骨微丝,脱细胞处理后制备为质量浓度 1%悬液.与质量浓度 2%壳聚糖醋酸溶液按 1颐1(重量比)充分搅拌混合,冷冻干燥制备复合支架。对支架交联,并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孔隙率及吸水性测定、生物力学评估, MTT法分析支架浸提液毒性。分离培养犬软骨细胞.种植到支架上.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分化情况。结果 组织学显示支架中无细胞碎片残留.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扫描电镜显示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似海绵状.孔径为(136.2±34.9)μm.孔隙率为 81.4%±3.5%.吸水性约为 1525.7±129.3%。支架纵向弹性模量为(1.940±0.335)MPa。 MTT法显示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粘附良好.扫描电镜下细胞在支架上均匀分布.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基质分泌。结论 软骨细胞外基质和壳聚糖复合制备的仿生三维多孔双相支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吸水性.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是组织工程软骨的良好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79.
目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探讨PPC电纺丝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比较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特点。3只新生1~2日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4~6 g。取SD大鼠DRG,分别接种至含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的12孔板中,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孔。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RG生长情况,并于培养7 d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定量比较神经轴突生长长度和雪旺细胞迁移距离。结果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每根纤维直径为800~1 200 nm,形成具有亚微米尺度的结构。取向性PPC纤维约90%纤维丝在其长轴方向,而无序性PPC纤维丝呈各个角度分布。倒置显微镜观察,DRG均在两组PPC纤维生长良好。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轴突和雪旺细胞沿纤维丝方向生长,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对照组轴突生长末端呈多方向生长。实验组轴突生长长度为(2 684.7±994.8)μm,对照组为(504.7±52.8)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0,P=0.000)。实验组雪旺细胞迁移距离为(2 770.6±978.4)μm,对照组为(610.2±56.3)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0,P=0.000)。实验组及对照组内雪旺细胞迁移距离均大于轴突生长长度。结论 PPC纤维与DRG有良好亲和性,亚微米尺度PPC纤维的取向结构决定了DRG轴突和雪旺细胞生长方向,可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0.
目的将BMSCs复合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chemical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CEANA)周围,观察对CEANA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小鼠21只,体重25~30g;成年雄性Balb/c小鼠15只,体重25~30g。取Balb/c小鼠双侧坐骨神经,制备CEANA。取C57小鼠3只,分离培养BMSCs,取5×106个第3代BMSCs添加到500μL生物蛋白胶制备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共培养3、7、14、21d后,分别取其上清与PC12细胞共培养,观察对PC12细胞的影响。取成年雄性C57小鼠18只,制备小鼠左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n=6),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移植复合生物蛋白胶(A组)、CEANA移植复合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B组)、CEANA移植复合生物蛋白胶(C组)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实验动物右侧切开暴露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前及术后2、4、6、8周测量小鼠坐骨神经指数(static sciatic index,SSI);术后8周取材计算术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并行小腿三头肌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远端神经行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BMSCs在生物蛋白胶内均匀分布,外观呈球形,培养3d后可见BMSCs呈多个长突起。加入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共培养3、7、14、21d的上清,PC12细胞均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术后各组动物切口愈合良好。各组SSI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术后4、6、8周A组SSI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B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总数均优于C组,但较A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腿三头肌纤维面积、髓鞘厚度均优于C组(P<0.01),而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ANA周围添加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可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