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92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858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247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141篇
口腔科学   262篇
临床医学   3386篇
内科学   1734篇
皮肤病学   212篇
神经病学   367篇
特种医学   9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982篇
综合类   6695篇
预防医学   3051篇
眼科学   297篇
药学   2895篇
  31篇
中国医学   2674篇
肿瘤学   735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563篇
  2021年   508篇
  2020年   617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725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1262篇
  2013年   1270篇
  2012年   1411篇
  2011年   1562篇
  2010年   1468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246篇
  2007年   1198篇
  2006年   1176篇
  2005年   1090篇
  2004年   888篇
  2003年   820篇
  2002年   749篇
  2001年   728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541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503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120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77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8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肝内胆管结石146例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许海根  陈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132-1133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肝段切除和非肝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1例随访3个月~10年,平均5.6年,肝段切除组优良76例(90.4%),非肝段切除组优良40例(70.2%),两组残石率、症状复发率、再手术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肝段切除组无论是否作胆肠内引流,优良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肝段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好的方法,其术后残石率、症状再发率和再手术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2.
CR、CT、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CT、磁共振成像(MRl)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均有CR平片,21例CT扫描,20例做了MRI检查。[结果]55例中51例CR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40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20例CR片清晰显示骨膜反应,19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21例行CT扫描病例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8例清晰显示骨膜反应。20例做了MRI检查病例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及软组织肿块,8例显示相应骨髓水肿。[结论]CR片仍为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MRI对显示肿瘤的范围、软组织肿块及相应骨髓水肿有明显优势。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3.
31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有:抗菌素类药为19.4%(6/31),中药为19.4%(6/31),抗结核药为16.1%(5/31),抗肿瘤药为9.7%(3/31),解热镇痛药为6.5%(2/31),抗甲状腺药为6.5%(2/31),抗精神病药9.7%(3/31),其他类药为12.9%(4/31)。临床出现急性药物性肝病28例,慢性药物性肝病3例。临床表现依药物的作用机制而不同。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及护肝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不同种类的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4.
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对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探讨综合治疗的优越性及经验。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共56例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纳入试验。综合治疗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14~47岁,平均31岁;患手共47只129指,以手术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51岁,平均30岁;患手共42只107指,采用常规手术,术后仅作简单的康复性锻炼指导,由患者在院外自己完成功能锻炼。采用Swanson法对患指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九孔柱试验法对患手整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指和手整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19个月,B组患者均获随访13~20个月。治疗前A组患指的强直失能指数(indexofankylosis,IA)值为82%±20%,B组为78%±17%;治疗后A组为45%±13%,B组为52%±14%;治疗前后A组IA差值为37%±15%,B组为2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九孔柱测量值28.34±5.62s,B组为27.47±5.78s;治疗后A组为20.73±4.25s,B组为21.86±4.12s;治疗前后A组九孔柱测量差值为7.61±2.27s,B组为5.61±2.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手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手术结合康复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乡镇(街道社区)传染病防制工作现况,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访谈及问卷调查方法对广东省6个经济发达地区及欠发达地区的21个乡镇卫生院(或地段医院)进行传染病防制工作现况调查。结果:广东省部分地区乡镇从事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防保人员配置平均为0.9人/万人;经济欠发达地区传染病防制工作经费缺乏或不足.且防保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8%;各地乡镇防保机构无学历及非卫生专业人员比例达40.0%;各地防保人员缺乏开展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结论:设立专项经费、增加专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准入机制和岗前培训、制定标准工作规范及程序是加强乡镇传染病防制工作能力建设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6.
27.
71521部队以应急保障任务为牵引,以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治保障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部队担负的任务特点,对平时的卫勤科目训练和模拟实战环境下的卫勤保障综合演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单科目训练向系统训练延伸,从一般性技术操作向实战保障延伸,从室内训练、营区训练向野战化、实战化训练延伸,并严格训练标准、狠抓训练质量,从而显著提高了部队的战伤救治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现代作战卫勤整体保障能力。71521部队 抓改革促创新锻造卫勤尖兵@林书全 @许迎喜 @高斌  相似文献   
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笔者对我院产科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原因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5年间我院产科共收住2 255例分娩患者,对其病历全面  相似文献   
29.
反复误诊为肺结核的支气管乳头状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海坚  邓春  黄文杰 《广东医学》2006,27(6):912-912
患者,男,59岁.因反复寒颤、发热5年余,再发5 d于2005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5年来反复出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5 d前再次出现上症.当地医院胸片检查示:右上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2000年来曾多次诊断“肺结核”,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入院体查: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上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胸部CT(2005年6月9日):右上叶前段、后段可见大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右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30.
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轻中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156例轻中度痔疮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共施行套扎治疗287例次,平均每人1.8次.术后全部患者的痔疮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症状完全消除者143例(91.7%),以便血为主要症状者术后便血全部停止.术后主要不适有急便感或坠胀感51例(32.7%);术后痔块回缩不全8例(5.1%);无出血、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问卷调查病人的满意度,表示满意者149例(95.5%),基本满意6例(3.9%),不满意1例(0.6%).结论RPH对轻中度痔疮不仅具有极好的疗效,而且无需麻醉和住院,操作简便,术后痛苦轻微,几无并发症,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