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100 d内腹泻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谱.方法 总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125例Allo-HSCT患者移植后100 d内的资料.结果 76例发生移植后腹泻的患者累计发病114例次,总发生率60.8%(76/125).病因分析显示,预处理毒性62例次(54.4%),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2例次(28.1%),感染性腹泻15例次(13.2%),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及植入综合征各2例次,治疗相关性腹泻1例次.76例移植后腹泻治愈72例,死亡4例(5.3%).Cox回归分析显示,HLA配型不合(R=6.643,P=0.026)及高危疾病状态(R=3.749,P=0.001)是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腹泻是Allo-HSCT后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针对病因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2.
患者女,15岁,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加速期,2004年4月于我院行父供女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4/6相合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HSCT),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及抗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3.
环孢素A血浓度监测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69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探讨环孢素A(CsA)谷浓度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CsA相关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36.23%;Ⅱ~Ⅳ度aGVHD的发生与植活时的CsA谷浓度相关(P=0.0318);若谷浓度低于150μg/L,Ⅱ~Ⅳ度aGVHD发生率增加(P<0.05);当CsA谷浓度高于200μg/L时,CsA相关的肝、肾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认为将CsA谷浓度尤其是植活时的谷浓度维持在150~200μg/L,可以提高CsA的效果,并降低CsA的肝、肾毒副作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4.
��ϸ����ֲ��HLA���ͺ�ֲ��֤�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HLA配型和植入证据的检测越来越细化,人们的认识也日益深入。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LA配型1.1HLA系统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组(MHC)在人类亦称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其抗原决定簇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HLA分子可分为Ⅰ、Ⅱ、Ⅲ类,其中Ⅰ、Ⅱ类基因产物(抗原)直接参与移植免疫反应,Ⅲ类抗原起间接作用。HLA-Ⅰ类主要包括HLA-A、B、C位点,Ⅱ类主要包括HLA-DR、DP、DQ位点。在DR中可以识别9种DRB,每个个体都有DRB1或(和)另一种DRB。一般认为HLA-A,B和DRB…  相似文献   
45.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组建于1981年,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5项目”、“973项目”、“863项目”、“211工程”、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基金、首都发展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并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课题。仪2005年一年,发表中英文论著55篇,其中SCI收入5篇。现有4个病房110个床位,拥有细胞动力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细胞形态和病理、出凝血、分子生物学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多个实验室,有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获博士学位20多人,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疾病研究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6.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因确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个月,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2个月,发热5d,颈部肿大3d于2006年7月17日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47.
急性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危及生命的重要合并症之一,累及肠道者死亡率高.目前治疗的一线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40%~50%.  相似文献   
48.
黄晓军  许兰平 《武警医学》2006,17(8):563-56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部分非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有时甚至是惟一可以治愈该病的手段,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由于供者来源所限,只有少部分患者从中受益,更多患者因为没有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而失去了移植的机会。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使供者来源越趋困难。令人鼓舞的是,随着HSCT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临床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目前用于HSCT的造血干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Q-PCR)两种方法检测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微小残留病(MRD)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的280例Ph+B-ALL患者,同时用MFC和RQ-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检测移植前MRD。结果RQ-PCR与MFC检测MRD具有相关性(rs=0.435,P<0.001)。MFC、RQ-PCR法检测移植前MRD的阳性率分别为25.7%(72/280)、60.7%(170/280)。移植前MFC-MRD阳性组患者移植后白血病3年累积复发率(CIR)明显高于MFC-MRD阴性组(23.6%对8.6%,P<0.001)。RQ-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组(RQ-PCR MRD阳性组)的3年CIR、非复发死亡(NRM)、无白血病生存(LFS)、总生存(OS)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组(RQ-PCR MRD阴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RQ-PCR MRD≥1%组比<1%组具有更高的3年CIR(23.1%对11.4%,P=0.032)、更低的LFS率(53.8%对74.4%,P=0.015)与OS率(57.7%对79.1%,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MFC-MRD阳性是影响移植后CIR的危险因素(HR=2.488,95%CI 1.216~5.088,P=0.013),移植前RQ-PCR MRD≥1%是影响LFS(HR=2.272,95%CI 1.225~4.215,P<0.001)、OS(HR=2.472,95%CI 1.289~4.739,P=0.006)的危险因素。MFC检测MRD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48.50%、77.56%、23.62%、87.16%。以RQ-PCR MRD≥1%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23.00%、88.59%、17.15%、91.84%。移植前MFC-MRD阳性或RQ-PCR MRD≥1%二者任一成立为指标预测移植后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54.29%、73.88%、45.70%、91.87%。结论MFC和RQ-PCR法检测移植前MRD水平均可预测Ph+B-ALL患者移植预后。移植前MFC-MRD阳性是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联合使用两种方法(移植前MFC-MRD阳性状态或RQ-PCR MRD≥1%成立)可提高预测移植后复发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有助于更好筛选出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