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1.
后方关节囊修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加强修补后方软组织预防行后外侧切口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临床疗效和机理。[方法]回顾分析212例首次THA术中缝合后方关节囊与外旋短肌至臀中肌腱性部分的病例术中假体旋转活动度及术后早期脱位率,并与前期行关节囊完全切除的486例作对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a(平均3.7a),修补关节囊组仅2髋(0.9%)发生术后早期脱位;对照组发生脱位27髋(5.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8.51,P〈0.005)。术中观察显示修补关节囊能够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20%~50%,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基础上,加强修补后方关节囊能够有效预防行后外侧切口首次THA术后早期脱位,机理为关节囊修补后能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并提供了形成致密的假关节囊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关节囊韧带重建对髋关节的稳定机制.方法 利用功能强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Unigraphics NX 2.0和SolidWorks 2006构建出包括坐股韧带重建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坐位腿交叉动作载荷,获取假体脱位过程的角活动度和相应的阻力矩值.结果 所构建坐股韧带为多体连接非线性、大界面划移、高弹性的结构模型,客观反映坐股韧带真实解剖形态及其生物力学行为.增加坐股韧带重建的模型与仅有金属的模型相比,降低了撞击点和脱位点峰应力分别为17%和31%.峰阻力矩增加了57%,并提供了2.29倍的稳定性.结论 坐股韧带作为髋关节后方关节囊一个确切的解剖结构,对后方稳定装置的力学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作用,髋关节成形术中应该重建髋关节囊韧带.  相似文献   
83.
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对后路全髋关节置换具有重要作用.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手术方法众多,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标准,按后关节囊切开形状、后关节囊和肌层的连带关系、软组织再附着方式及缝合方法的不同可组合为不同的术式.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效果明确,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但术后修补组织缝合的连续性问题经放射线和B超评估有不同的结论.防术后脱位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提供机械阻挡和生物支架,恢复解剖结构、消除死腔,使髋处于外旋稳定位;后关节囊固有结构对髋关节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生物力学实验证实扩大修补能增强髋的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84.
患者,女,68岁,2017年5月因右膝骨性关节炎行右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图1a,1b)。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右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2018年5月12日),患者出现右膝持续肿胀,并伴有持续疼痛,无发热,自行在当地卫生所输注克林霉素7 d,肿胀消退,疼痛好转。2018年5月28日,再次出现右膝肿胀、疼痛,遂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膝前可见TKA术后瘢痕,愈合良好,右膝关节肿胀(图1c),浮髌试验阳性,右膝关节皮温高,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及髌骨周围压痛阳性,右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屈伸活动0°~120°,右膝关节内外侧应力试验阴性,前后向稳定性好。X线检查显示:右膝关节软组织肿胀,假体位置良好,无骨折或松动迹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32×109/L,中性粒细胞62.7%。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对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止点相关数据的解剖学测量,为CFL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27例成人尸体踝部标本,保留踝关节上方至少20 cm以及完整足部,男11例,女16例;年龄22~71(41.6±17.2)岁;左侧9例,右侧18例。排除畸形、骨折、发育未完全及退行性病变。对CFL进行解剖观察,测量CFL的形态参数,CFL腓骨侧、跟骨侧在坐标轴的坐标,并测量CFL腓骨侧止点同腓骨尖、CFL跟骨侧止点同跟骨外侧结节的距离,以及CFL同腓骨长轴的夹角。结果:27例人体踝关节标本中,CFL均为单束,CFL长度为(32.83±8.19) mm;C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在坐标轴的位置为近端(2.87±1.21) mm,变异系数42.16%;前方(2.08±1.34) mm,变异系数64.42%。CFL跟骨附着区中心点在坐标轴的位置为远端(15.32±5.33) mm,变异系数34.79%;后方(6.38±2.15) mm,变异系数33.86%;CFL腓骨附着区中心点与腓骨尖的距离为(4.81±0.82) mm,CFL跟骨附着区中心点与跟骨外侧结节的距离为(17.25±3.12) mm;CFL同腓骨长轴的夹角为(43±18)°。结论:通过解剖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踝关节周围解剖标记点来定位CFL腓骨侧、跟骨侧止点,而CFL止点变异较大,在解剖重建时需考虑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不同时限引流管夹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分为A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B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C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和D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4组。记录血红蛋白含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瘀斑面积,并对4组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严重低氧血症以及有症状的肺栓塞等情况出现。术后1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P=0.000),术后7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4,P=0.000);术后各组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00);术后各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1,P=0.000);术后各组总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00)。术后7 d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总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5/160),而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同时术后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的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proximal fibular osteotomy,PFO)及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不同严重程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O组26例与UKA组27例。根据Kelly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标准:PFO组,Ⅱ级5例,Ⅲ级11例,Ⅳ级10例;UKA组,Ⅱ级7例,Ⅲ级9例,Ⅳ级1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1年对患者定期门诊随访,比较同组各时间点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胫股角角度,并比较两组间各时间的WOMAC评分和胫股角角度。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16.6±4.8)个月。PFO组比UKA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和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1年时疼痛、僵硬和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年UKA组的疼痛、僵硬和躯体功能评分均优于PFO组(P<0.05)。PFO组术后3个月和1年时WOMAC指数较术前均明显好转(P<0.05);术后3个月、1年UKA组Ⅳ级患者WOMAC指数评分明显优于PFO组Ⅳ级患者(P<0.05);术后3个月PFO组Ⅱ、Ⅲ级患者WOMAC指数评分优于UKA组(P<0.05)。两组Ⅱ、Ⅲ级患者的胫股角度均逐渐降低(P<0.05);UKA组Ⅳ级术后胫股角均小于PFO组Ⅳ级患者(P<0.05)。结论:PFO相较于UK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在Ⅱ、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疗效相当于或超过UKA,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探讨美多丽-P代替阿托品作为睫状肌麻痹剂用于儿童散瞳验光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样门诊诊断为屈光不正的学龄儿童60例120眼,以自身对照法比较美多丽-P和1%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结果:>6岁组球镜值符合为87.50%,≤6岁组球镜值符合率为10.71%,各年龄段柱镜值与散光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岁儿童散瞳验光可用美多丽-P酌情代替阿托品作为睫状肌麻痹剂,特别是再次散瞳验光配镜者.而对于≤6岁的屈光不正儿童或>6岁而合并有多种类型的斜视的患儿或高度远视眼患儿均需用阿托品扩瞳验光.  相似文献   
89.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58例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经2.5~6年(平均4.3年)随访,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93.1%(54/58);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深静脉栓主塞6例(10.3%),异位骨化3例。结论THA适应证取决于患者手术耐受性、患者的预期寿命及社会生活需求,年龄不宜作为影响手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索骨质疏松条件下叠加锚钉置入是否能提高锚钉的把持力,以期为临床解决伴有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选取21个同种异体骨质疏松股骨头标本,男13例,女8例;年龄60~95(77.6±10.3)岁;左侧9例,右侧12例。将骨模块分为3组,每组7个。拧入单枚锚钉(A组);拧入并联的2枚锚钉(B组);拧入单枚锚钉,在拔出锚钉后,重新拧回锚钉,并紧贴该钉再拧入1枚锚钉(C组)。置钉后3组均进行X线检查,观察锚钉在骨质疏松模块中的情况;随后进行力学试验,测量3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结果:A、B、C组Fmax分别为(170.35±31.21)、(314.47±23.47)、(292.74±25.36) N。与A组相比,B、C组 F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F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模块中锚钉松动的情况下通过叠加锚钉可提高锚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为临床手术时单锚钉失效提供一种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