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检测人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RNA氧化损伤程度,探讨RNA氧化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液相-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对61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8-氧鸟苷(8-oxo Gsn)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检测显示8-oxo Gsn在癌旁组织中含量低,而在胃癌组织中含量明显增高,且棕色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胞浆位置。质谱检测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8-oxo Gsn含量较对应癌旁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oxo Gsn在胃癌组织中含量增加。RNA氧化损伤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检测抗核酸氧化酶蛋白MTH2和MTH3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胸腺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MP8增龄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1、4、8、12月龄的SAMP8小鼠及同龄的抗快速老化小鼠R1(SAMR1)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胸腺中MTH2和MTH3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SAM鼠胸腺中MTH3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MTH2.定量结果显示,1、4、8、12月龄的SAMP8胸腺中MTH3表达的灰度值(grey level)分别为0.546、0.322、0.207、0.164,显著低于同龄SAMR1(P<0.05),而MTH2在SAMP8和SAMR1胸腺中的表达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组1月龄小鼠相比,MTH3在4、8、12月龄的SAMP8鼠胸腺中的表达量分别下降41%、62%、70%;在SAMR1鼠中分别下降19%、4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H2在SAMP8和SAMR1胸腺中的表达也存在相同的增龄性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 MTH2和MTH3蛋白在SAMP8和SAMR1小鼠胸腺中的表达量均呈增龄性下降,提示MTH2和MTH3蛋白表达量的减少在SAM鼠胸腺的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MTH3蛋白表达量的减少可能与SAMP8小鼠胸腺的快速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产毒型 O1 群霍乱弧菌实时荧光双重 TaqMan PCR 法对临床模拟标本检测的意义,为该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方法 将 O1 群霍乱弧菌灭活菌株悬液[1.0 × 1011 CFU(菌落形成单位)/ml]连续 10 倍稀释后与健康成人新鲜粪便混匀,制备成 5.0 × 101 ~ 5.0 × 109 CFU/g 梯度浓度的模拟带菌者粪便标本并提取 DNA,用以评价产毒型 O1 群霍乱弧菌实时荧光双重 TaqMan PCR 法对临床模拟标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 结果 实时荧光双重 TaqMan PCR 法对 O1 群霍乱弧菌的模拟带菌者粪便标本的检测灵敏度为 1.0 × 103 CFU (5.0 × 104 CFU/g)每反应体系,其检测线性范围为 1.0 × 103 ~ 1.0 × 108 CFU 每反应体系;在稳定性评价中,对含菌量 1.0 × 103 ~ 1.0 × 108 CFU 每反应体系模拟带菌者粪便标本 DNA 进行 3 次重复检测的结果显示,ctxA 基因扩增反应 Ct 值的变异系数为 0.54% ~ 1.36%,rfb-O1 基因扩增反应 Ct 值的变异系数为 1.65% ~ 3.75%;在特异性评价中,3 名健康成人新鲜粪便标本的阴性对照均未见特异性扩增曲线。 结论 产毒型 O1 群霍乱弧菌实时荧光双重 TaqMan PCR 法可用于 O1 群霍乱弧菌临床粪便标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针对O1群霍乱弧菌的高敏感、高特异的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体系。 方法根据O1群霍乱弧菌主基因组O抗原编码基因rfb-O1和霍乱肠毒素的A亚基编码基因ctxA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便携式Smartcycler Ⅱ实时荧光PCR检测平台探讨该检测体系的敏感性,用1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及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评价该检测体系的特异性。 结果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体系对O1群霍乱弧菌的检测敏感度为1.0×10^2拷贝每反应体系;对O1群霍乱弧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敏感度为1.0×10^1 pg每反应体系;该检测体系在检测19种其他肠道致病菌或院内感染中的常见致病菌时不存在非特异性扩增;整个反应在2h内完成。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双重TaqMan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体系可作为产毒型O1群霍乱弧菌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手段,也可同时检测O1群霍乱弧菌产生霍乱肠毒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中乳糜胸的发现与治疗方法.方法食管癌术中若出现乳糜胸,尽可能术中发现.多层面大块组织结扎胸导管治疗食管癌术中出现乳糜胸.结果术后无1例复发乳糜胸.结论术中尽可能发现乳糜胸,多层面结扎胸导管是预防术后乳糜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北京市汉族人群MEF2A基因第7号外显子突变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我国汉族人群中MEF2A基因第7号外显子的突变,探讨这一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或)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5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堵塞者为非冠心病组及242例健康体检者的MEF2A基因第7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对参与研究的899例受试者MEF2A基因第7号外显子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表明,在MEF2A第7号外显子中未发现任何类型的基因突变。结论 MEF2A第7号外显子的突变可能不是我国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与国外研究比较,在MEF2A第7号外显子突变的临床意义上,我国汉族人群与白种人群间存在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估小鼠血清及肺组织中LOX-1蛋白随增龄变化的趋势,探索其在衰老调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6只分别为4月龄和20月龄的C57BL/6小鼠,每组3只。麻醉后处死,解剖取血清、肝脏、脾脏、肾脏、小肠和肺。采用蛋白质芯片检测并分析血清,肺和其他脏器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量随增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石蜡切片组织中8-氧化鸟嘌呤(8-oxoG)的表达水平和各脏器中组织中LOX-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蛋白质芯片结果显示,20月龄小鼠血清及肺组织中LO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月龄小鼠(P<0.05)。免疫组化检测同样发现20月龄组小鼠的肺组织内LO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月龄组(P<0.05),但在其他脏器内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还发现20月龄组小鼠肺组织内8-oxoG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月龄组小鼠(P<0.05)。结论 LOX-1蛋白仅在肺呈现随增龄增加的现象,可能是潜在的肺特异性衰老标志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构建可诱导、细胞适用性广的细胞内快速标记邻近蛋白复合物新方法。方法 体外合成TurboID编码基因,并与Tet-on系统一并插入改造后的慢病毒载体,病毒包装后侵染HeLa细胞以融合表达TurboID及目的蛋白YB1或对照蛋白GFP。使用不同浓度的强力霉素处理细胞24h以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加入50μmol/L生物素继续培养15~120min以使TurboID将临近蛋白进行生物素标记,免疫印迹法检测生物素标记的蛋白含量。结果 成功构建了可诱导的TurboID融合表达慢病毒载体。获得的病毒侵染HeLa细胞,应用0.125μg/ml以上的强力霉素即可诱导细胞产生TurboID融合蛋白。生物素处理15min 以上可得到大量生物素标记的蛋白。结论 构建了快速标记邻近蛋白复合物的检测体系——TurboID系统,该系统具有可诱导、生物素标记迅速及细胞适用性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大多数动物及人体细胞内蛋白复合物的筛查研究。  相似文献   
39.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概况(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关于AD的病因有多种学说,并依据其病因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该文就目前各种动物模型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总结并分析2005年至2008年全国医院I临床实验室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HLA基因分型检测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根据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的特点,用常规统计方法归纳了连续4年EQA活动的结果,分析了近4年EQA活动中回报结果的错误率以及导致错误结果的可能原因.结果 2005年至2008年,参与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EQA项目的 临床实验室从22家增加到61家;连续4年EQA活动中回报数据共计2 844份,总体错误率为1.05%(30/2 844);每年出现错误的实验室比率分别为13.6%(3/22)、10.7%(3/28)、10.6%(5/47)、16.4%(10/61);连续4年EQA活动中错误数据共计30份,错误类型主要包括HLA基因分型错误25份、人为错误5份.结论 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错误的比例过高;由于错误类型以基因分型错误和人为错误为主,反映了从业人员在HLA基因分型技术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