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科教兴国的战略与知识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的象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我国经济赶上发达国家实现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的关键。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最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使世界科学技术出现了空前加速发展。邓小平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推动力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使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明显进展。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关系,我国知识经济的特征和科技政策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和电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针灸参与中风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早期防治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前电针组和术后电针组,通过观测各组大鼠避暗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侧海马胆碱能受体结合量,分析术前和术后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1)缺血后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避暗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明显增加。mAchR的特异性结合量降低,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电针缺血大鼠可降低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模型组相比,术前电针组、术后电针组避暗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与模型组比较,术前电针组mAchR结合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电针组mAchR结合量略有升高。结论:术前和术后电针均可延长避暗试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而术前电针预处理可明显升高脑缺血再灌注所致异常降低的mAchR结合量,从而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改善学习记忆。提示电针预处理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缺损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70只豚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痹证造模组和絮刺火罐治疗组进行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A类和C类纤维的兴奋阈值测定。结果:造模组传导速度明显减慢,A类纤维兴奋阈明显增高,C类纤维兴奋阈明显降低;治疗组则有明显的恢复。  相似文献   
54.
电针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对大鼠中度脊髓损伤后 ,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电针组、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 ,用 Allen改良法撞击致 SD大鼠脊髓 T12 损伤 ,分别予电针和单纯针刺治疗 ,连续治疗 30天。应用 HE染色观察伤后 30天伤段脊髓空洞面积 ,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 ,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 30天 ,电针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 ( P<0 .0 5 )。伤后 30天 ,电针组大鼠伤段脊髓空洞面积明显小于单纯针刺组和造模组 ( P<0 .0 1 )。结论 :电针能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 ,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不同证型任脉经穴关元穴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特性。方法: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观察了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不同证型关元穴1.5~16μm波段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差异。结果: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型患者与冲任失调型患者比较,两组关元穴体表红外辐射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的波段为:1.5~2.25μm,2.75μm,3μm,3.5μm,3.75~5μm,6~6.5μm,7μm,7.75μm,10.5~14μm,(P<0.05)。结论:关元穴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异可能与乳腺增生病不同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56.
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是用于测量人体体表各部位所发出的微弱红外辐射信号的专用仪器,对人体无任何害处,是一种新型无创检测方法。文章针对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在传统灸法、经络腧穴、临床疾病——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乳腺增生病、支气管哮喘中所做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对针刺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经静态平衡仪检测的变化观察,研究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针药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指标、FM-B平衡功能评分;并对58例患者进行静态平衡仪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左右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目标达成率,恢复平均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P0.001),针药组较药物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针药组更显著(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态平衡仪显示针药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药物组治疗前后左右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目标达成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睁眼时的恢复平均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闭眼时的恢复平均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与重心标准偏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M-B评分改善明显(P0.001),针药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01)。静态平衡仪所观察各指标除了治疗前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睁闭眼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在睁眼与闭眼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FM-B评分的改善较药物组明显,针刺介入可显著降低中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8.
介绍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提出针灸作为PD常用替代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新思路。本文通过实验动物本身、实验方法、观察指标及作用靶点等方面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现状。认为针刺可以通过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异常、抗兴奋毒性作用以及调节线粒体功能紊乱等方面缓解帕金森病症状,干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退化,减轻药物副作用。通过新技术方法的采用,今后的研究将更加规范和深入。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针刺早期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90例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针刺组,每组各45例。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对两组进行组间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急性期针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血脂与血流变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中风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穴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缺血模型 ,比较电针头部的“百会”、“水沟”穴和远离头部的“环跳”、“昆仑”穴 ,对脑组织、血清NO含量的影响。结果 :缺血模型组与假缺血组比脑组织、血清NO含量显著增加 (P <0 .0 5) ;与缺血模型组比较 ,头部穴位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肢体部穴位组降低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穴位组之间比较 ,脑组织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血清NO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尚不能认为远近部位穴位的作用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