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AF推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38例。结果 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11°~43°)矫正到术后平均2.6°(0°~8°)。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23%~68%)和70%(32%~80%)恢复到术后的92%(89%~100%)与97%(94%~100%)。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牢靠固定,并使椎管有效减压。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后处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后处理组、康复训练组、序贯治疗组及模型组。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术将各组大鼠制成脊髓缺血模型,模型组在脊髓缺血20 min后行再灌注;后处理组及序贯治疗组在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按每千克体重0.5 mg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康复训练组与序贯治疗组于再灌注1 d时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于再灌注2 d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于再灌注7 d、14 d及28 d时采用BBB评分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于再灌注7 d时观察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病理改变。 结果再灌注2 d时序贯治疗组脊髓组织内SOD活性为(139.94±13.41)U/mg prot,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水平(均P<0.05),其中后处理组SOD活性为(122.42±10.36)U/mg prot,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102.67±13.86)U/mg prot]和模型组[(99.72±12.77)U/mg prot](P<0.05);序贯治疗组MDA含量为(7.01±0.93)nmol/mg prot,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水平(均P<0.05),其中后处理组和康复训练组MDA含量分别为(8.38±1.03)nmol/mg prot、(8.40±0.55)nmol/mg prot,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水平[(9.87±1.32)nmol/mg prot](均P<0.05)。再灌注28 d时序贯治疗组、后处理组及康复训练组BBB评分分别为(18.23±1.14)分、(16.11±1.03)分和(14.80±1.83)分,均显著优于模型组水平[(11.62±1.92)分](均P<0.01),其中序贯治疗组BBB评分亦显著优于后处理组及康复训练组(均P<0.05)。序贯治疗组大鼠受损脊髓病变程度较轻,后处理组及康复训练组次之,模型组病变程度最严重。 结论序贯应用他克莫司后处理与康复训练治疗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抑制机体脂质过氧化,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3.
脱细胞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 ,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 ,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 ,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 ,桥接鼠坐骨神经 2 0mm缺损。将实验分 3组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 (A组 ) ;自体神经移植组 (B组 ) ;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术后进行肌电图 ,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 ,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 (P <0 0 5) ,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 ,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无细胞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效果。方法: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实验分3组: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术后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ta=2.101,P&;lt;0.05;tb=5.00,P&;lt;0.05),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髓鞘厚度在术后3个月时亦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ta=5.68,P&;lt;0.0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5.
镍钛记忆合金因其力学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操作简便而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治疗[1],未见相关并发症的报道。我科2006-01-2009-12收治经镍钛记忆合金治疗的骨折患者62例,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固定骨折64处,出现相关并发症7例,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无细胞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 20 mm缺损.实验分 3组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 B组(ta=2.101, P< 0.05; tb=5.00, P< 0.05), 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 B组,有显著性差异(ta=5.68, P< 0.0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加单切口椎体钉棒联合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2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加单切口椎体钉棒联合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行抗结核治疗。男14例,女8例;年龄18~66岁,平均42岁。病程2~16个月,平均6个月。双节段16例,其中T7、83例、T8、91例、T9、103例、T11、122例、L1、24例、L3、43例;三节段6例,其中T7~92例、T11~L11例、L2~43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50±0.63)分;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修订的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7例。结果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25.2个月。1例于术后1个半月发生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脊髓损伤加重及脑积液漏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及CT示患者椎间隙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5.2个月。患者术后红细胞沉降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2.90±1.00)分及(2.60±0.81)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5例,E级15例。结论单切口椎体钉棒联合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创伤小,能有效恢复脊柱稳定,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8.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S)主要是指关节、滑囊以及腱鞘内的滑膜呈结节状或绒毛状进行性增生。以滑膜增生、棕黄色绒毛结节突出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点。病因不明,以膝关节多发,其次为髋关节。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手段,临床常常漏诊甚至误诊。我科自1996年3月-2002年3月共收治髋关节PVS12例,均经手术及病检确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gularity of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in injured spinal cord with intradural space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o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4 groups. The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was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Allen method. BMSCs were labeled by CM-Dil. And 5.0x 10^6 cells were transplanted by different channels including intraventricular injection (Group A),injured spinal cord intrathecally injection (Group B), remote intrathecally injection at the L3-L4 level (Group C),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Group D). Spinal cord was dissected at 24 hours, 1, 2, 3 and 4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Sections of 4 μm were cut on a cryostat and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Results: No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24 hours aftertransplant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renchyma except Group B. One week later, BMSCs in Groups A and C began to migrate to the injured parenchyma; 2-4 weeks later, BMSCs penetrated into the injured parenchyma except Group D. The number of BMSCs decreased at 3-4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number of cells in Group B decreased faster than that of Groups A and C. Conclusions: BMSCs transplanted through intraventricular injection, injured spinal cord intrathecally injection and remote intrathecal injection could migrate to the injured parenchyma of spinal cord effectively. The number of BMSCs migrated into injured spinal cord parenchyma is rare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相似文献   
50.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常继发肘外翻、骨折不愈合、尺神经炎等并发症 ,即使是无移位的骨折 ,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移位 ,最终需行手术治疗。我们 1995~ 2 0 0 1年收治 11例早期无移位而后期出现移位病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4~ 10岁 ,均为嬉闹、运动及半高位坠落摔伤所致。均及时就诊并摄片发现肱骨外髁骨折 ,由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经手法复位后满意 ,以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其中 6例于 1周后复查X片发现骨折移位 ,4例于 2周后发现移位 ,另 1例于近 4周时发现移位。2 .治疗 :对于本组出现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