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了解海口市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儿童口腔卫生习惯,讨论儿童口腔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口腔疾病防治的不足之处。方法 2015年6月选取海口市某幼儿园6岁学龄前儿童100名,对其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口腔检查结果,并发放调查问卷,由其家长填写,了解儿童日常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口腔卫生习惯,进行数据筛选及统计分析,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3份。结果海口市某幼儿园儿童口腔疾病以龋病居高,患病率约69.89%,其次患病率较高者为色素沉着,患病率约12.90%。海口市儿童各六龄齿萌出率明显偏低,在口腔疾病干预情况中,龋齿充填率极低,仅充填率约8.41%,行窝沟封闭者仅1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普遍较差。结论海口市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应以龋病为主,改善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是首要任务;应改进儿童饮食结构,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起到防龋、促进颌骨生长的双重效果;应加大对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以及预防措施的施行力度,从而改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2.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金鉴灵软膏剂的成型性工艺进行优化及验证,并考察其对湿疹的影响。方法:以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为评价指标,确定基质种类为蜂蜡;以稳定性实验与均匀性实验结果为评价指标;以麻油与基质比例、融化温度、加热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筛选出最佳成型性工艺;对小鼠进行湿疹造模后,以其耳肿胀度、细胞因子水平及炎症因子病理情况等指标考察最佳成型性工艺下制备出的不同剂量组的样品对小鼠湿疹的疗效。结果:最优成型性工艺为:基质种类为蜂蜡,麻油与基质比例为7.5∶1,融化温度为71℃,加热时间为11min;最佳成型性工艺制备的样品可缓解湿疹中出现的炎症症状。结论: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筛选出的成型性工艺稳定可靠,最佳成型性工艺下制备的样品对小鼠湿疹的治疗效果显著,抗炎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50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0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病人中,非器质性病变61倒,占12.15%;良性病变374例,占74.50%;恶性病变66例,占13.15%。患者年龄〉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后度〉7mm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人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玉红膏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方法:在古方记载方法基础上加以改善,制备玉红膏样品;采用HPLC色谱法测定21批样品,色谱柱Sepax Bio-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8 nm,进样量:2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21批样品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玉红膏进行整体质量评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玉红膏的HPLC指纹图谱中21批样品(S1~S21)的相似度>0.940,通过PCA、CA和OPLS-DA,将21批样品聚成3类,S1~S7、S15~S21为第一类、第三类(2019年6月实验室自制、2020年1月实验室自制);S8~S14为第二类(源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并从10个共有峰中确定差异较大的3个共有峰,分别为3号峰(芝麻酚)、5号峰(甘草苷)、9号峰(左旋紫草素)。结论:建立的玉红膏HPLC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稳定、灵敏,体现了玉红膏的整体化学成分特征,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也为经典名方发展为现代制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目的:筛选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方法:制备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样品(S1~S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SepaxBio-C18,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50 n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指认。结合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法,筛选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结果:20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共指认了8个共有峰,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峰2)、葛根素(峰3)、3′-甲氧基葛根素(峰4)、大豆苷(峰5)、染料木苷(峰7)、芒柄花苷(峰11)、大豆苷元(峰13)、染料木素(峰16);经聚类分析、PCA法分析发现,样品S1、S3、S4、S6、S8、S18、S19聚为一类,样品S2、S5、S7、S9~S17、S20聚为一类,对主成分1影响较大的有峰2、峰3、峰10、峰11、峰13,对主成分2影响较大有峰8、峰9;经OPLS-DA分析发现,峰4、峰3、峰2、峰16、峰13、峰11对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葛根抗氧化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8个成分,其中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芒柄花苷可能为葛根抗氧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6.
肺结核化疗中发热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的原因。方法 对2003—2006年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发热的112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病人共出现发热140例次,总结发热原因可分为6大类,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非结核性感染、结核性发热、药物反应、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合并肺外结核和其他合并症。院内获得性感染占非结核性感染例数的98%。结核性发热与低蛋白血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以院内获得性感染为主的非结核性感染是所有发热原因中最多见者,其次要警惕药物热和合并肺外结核。  相似文献   
87.
刘翠红  范琳等 《河北医药》2000,22(12):907-907
我们采用中医治疗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2 5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门诊及住院病人共 2 5例。男 9例 ,女 16例 ,年龄 8~ 2 4岁 ,病程1周~ 6个月。其中 ,持续性镜下血尿 2 1例 ,间歇性镜下血尿 4例 ,短期小量蛋白尿8例 (<1g 2 4h) ,大量蛋白尿 2例 (>3 .5g 2 4h) ,一过性高血压 1例 (16 0 10 0mmHg)。以上病例 ,发病前均有上感和慢性鼻炎发作病史 ,抗链“O”均呈阳性 (>1∶5 0 0 ) ,尿红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畸形率 >80 % ,均无肾功能的损害 ,并排除了乙肝相关性肾…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骨癌痛大鼠不同发展阶段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P75NTR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C组).瘤细胞植入前及植入后7d、13d和19d分别测定疼痛行为学变化,并检测背根神经节TrkA、P75NTR表达变化.结果 C组大鼠在接种瘤细胞7d后出现骨癌痛,13d、19d疼痛持续发展,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kA、P75NTR受体表达在接种后7d开始增加,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接种后13d、19 d TrkA、P75受体表达水平高于接种后7 d(P< 0.05),接种后19 d受体表达水平与接种后1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癌痛大鼠TrkA、P75NTR受体出现异常表达并加剧骨癌痛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9.
银染法鉴定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银染法观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变化的可靠性. 方法 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 结果 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 结论 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的变化可靠、便捷.  相似文献   
90.
范琳  熊坤龙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1):1145-1148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人类与其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历史进程值得回顾与总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建国70年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第一代抗结核化学治疗药物及化学治疗方案的问世,到如今的抗结核新药的研发、问世,以及具有全新机制的化疗药物及治疗方案(包括预防性治疗)的探索、改进、完善,建国70年来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进展无不印证着人类彻底控制结核病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