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红花中山奈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ela C18;柱温:25℃;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检测波长:367nm;流速:lmL/min。结果:三个产地红花中山奈素含量不同,昌吉(山奈素,0.132%)塔城(山奈素,0.129%)伊犁(山奈素,0.121%)。结论:新疆三个产地红花药材中山奈素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32.
肠弥漫大B淋巴瘤(DLBC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30%-40%,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8%。且肠DLBCL伴脑膜转移发生率更低,约占1.5%。目前相关护理个案报道较少,可参考资料不足。该病例总结一例肠DLBCL伴脑膜转移出现视力丧失、谵妄的患者,经过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护理,包括临床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输液港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经过30余天的积极治疗,患者视力恢复,精神状态好转出院。该病例为肠DLBCL伴脑膜转移的患者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经验,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3.
经筋透刺并刺络拔罐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筋透剌并剌络拔罐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经筋透刺并刺络拔罐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32例)比较,评估急性期、静止期和后遗症期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经筋透刺并刺络拔罐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翼腭窝区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该区疾病诊断及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行HRCT扫描后,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和遮盖表面显示法(SSD)三维重建技术显示翼腭窝区骨性结构。结果:HRCT扫描及MPR重建图像清晰显示翼腭窝及其通道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的形态特征,SSD重建图像能满意显示翼腭窝区骨性结构的立体解剖及与周围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HRCT轴位扫描与MPR、SSD相结合可直观、立体、清晰地显示翼腭窝区结构。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测内耳门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为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40例头颅标本内耳门的形态、位置,测量其长度、宽度及与毗邻结构间的距离,并对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内耳门位于颞骨岩部后面,83.3%呈椭圆形,25.0%有内耳道口上棘,内耳门与颈静脉孔、后半规管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45mm和15.64mm,双侧数据间无显性意义。结论:内耳门是颞骨岩部后面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其与毗邻结构间有稳定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36.
庞刚  韩卉  胡玉婷  朱友余  王惠珠 《解剖学杂志》2006,29(4):490-493,F0004
目的:探讨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的薄层冠状断层解剖,为临床眶上裂区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火棉胶切片技术对5例(10侧)成人眶上裂区标本进行连续薄层冠状断层解剖学观察。结果:眶上裂被Zinn腱环分为外侧区、中央区和内侧区,内有第Ⅲ、Ⅳ、Ⅴ_1、Ⅵ对脑神经及其分支和眼上静脉通过,未见眼下静脉。视神经由颅内的横椭圆形逐渐变为眶内的圆形;眼动脉在视神经管颅口、中部和眶口处分别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正下方和外下方。结论:冠状断层对于眶上裂区及其穿经结构显示效果良好,应作为该区影像诊断的基本层面。火棉胶包埋结合滑动式切片机薄层连续切片技术是研究眶上裂区断层解剖学的一种简便适用、定位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检索并获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文献,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3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及12篇系统评价。汇总出27条相关证据,包括患者评估、术前预康复、麻醉与镇痛、口咽净化与机械通气、术后康复、患者督导及教育6个主题。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在证据的应用阶段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患者意愿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39.
为了不断满足农民基本就医需求,降低就医成本,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市从1999年起,在商桥镇试行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实践证明,这一管理方法调动了广大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方便了农民就医,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卫生资源,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40.
眼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眼动脉及其分支的显微解剖,为影像诊断、介入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观测30例(60侧)成人颅底湿性标本的眼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大小及毗邻关系。结果:①眼动脉分别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起始部的前上壁(占93.34%)、海绵窦段前部(占3.33%)或脑膜中动脉(占3.33%),起始处外径为(1.46±0.40)mm。②眼动脉在视神经管内行于视神经下方、管底硬脑膜鞘内,在视神经管颅口处62.50%位于视神经内下方,在视神经管眶口处85.72%位于视神经外下方。③眼动脉眶内段分为3段,并形成2个弯曲。④视网膜中央动脉起始位置不恒定,起始处外径为(0.57±0.12)mm。结论:熟悉眼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有利于眶尖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时避免损伤眼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