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经典Wnt信号通路胞外拮抗因子Dkk1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C3H10T1/2为目的细胞,通过重组腺病毒介导BMP9过表达,联用重组腺病毒Dkk1抑制经典Wnt信号通路。检测各处理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变化、钙盐沉积、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桥素(osteopontin,OPN)变化;体内异位成骨实验分析Dkk1对BMP9诱导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BMP9可诱导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Dkk1显著降低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ALP活性(F=1 467.21,P=0.000)、钙盐沉积、OC(F=32.95,P=0.000)和OPN(F=127.23,P=0.000)蛋白表达;异位成骨模型中Dkk1抑制BMP9诱导的C3H10T1/2成骨分化和骨块成熟。结论:Wnt信号通路胞外拮抗因子Dkk1可降低BMP9诱导的C3H10T1/2成骨分化,BMP9诱导的C3H10T1/2细胞成骨分化可能需要经典的Wnt信号通路参与。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临床特点、CT、MRI和显微外科在诊断青少年隐匿性脑血管畸形(AOVM)中的价值。方法对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15例,抽搐发作伴偏头痛7例,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3例,且脑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阴性的25例青少年做了CT、MRI检查。CT平扫15例为颅内血肿,10例显示混合密度(2例有钙化),6例增强扫描可见异常血管强化。MRI分别显示环形低信号区围绕斑片状高低混合信号灶或单纯高信号。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显微外科治疗,9例术中在血肿壁上或与脑组织交界处可见异常小血管。病理结果17例动静脉畸形,8例海绵状血管瘤。结论CT、MRI可对AOVM作出诊断或提示性诊断,MRI优于CT,临床特点可作为参考诊断,显微外科(包括病理检查)则是最佳确诊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44.
患者,男,21岁。右小腿和足砸伤,几分钟后上止血带,4小时后入院进行清创截肢术。术前肌注鲁米那钠0.1,阿托品0.5mg。入室测心率为90次/分,血压140/90mmHg。静脉滴注平衡液,并施行持续硬膜外麻醉。约10分钟液体输入250m1对血压高达170/110mmHg,心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5.
烧伤休克期家兔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50只家兔烫伤前和烫伤后静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0mg/kg)的药动学资料比较结果表明,20~30%体表面积三度烫伤后6h、12h、24h和36h给药的40只补液家兔的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参数均表现为,半衰期(t_1/2)延长、表观分布容积(Vd)增加,清除率(CL)和曲线下面积(AUC)改变不明显;10只烫后6h给药的不补液家兔的药动学参数则为:t_1/2会延长、Vd改变不明显、CL下降和AUC增加。本研究揭示了烧伤休克期丁胺卡那霉素药动学变化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国产"鸿鹄"手术机器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执行个性化力线重建方案的精确度以及手术机器人辅助TK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中心、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烟台毓璜顶医院骨科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接受机器人辅助TKA的患者106例, 男24例、女82例, 年龄(67.6±7.3)岁(范围45~80岁);体质指数(26.42±4.31) kg/m2。均采用鸿鹄?SkyWalkerTM手术机器人系统, 依据术前基于CT的手术规划辅助截骨导块定位, 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比较术前规划与术后测量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angle of femur, 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angle of tibia, MPTA)等影像学指标, 比较术前规划与最终植入的股骨假体及胫骨假体型号, 比较术前与术后3...  相似文献   
47.
目的旨在探讨听神经动作电位(AP)与耳蜗内电位(EP)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对应的关系。方法经豚鼠颈静脉注入速尿与小牛血清白蛋白混合液,同步记录EP和AP。EP由耳蜗基底周引出,AP以105dBpeSPL短声诱发,面神经管电极记录。对AP百分比振幅与EP幅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百分比振幅与EP幅值呈高度的正相关(r>0.9),两者为明确的“S”型对应关系。当EP值在60~70mV以上时,AP振幅能保持在80%以上;当EP值从60mV降至40mV,或从30mV上升至70mV时,AP振幅变化急剧;当EP值低于30mV时,AP则趋于消失。结论提示当EP受有害因素影响而不低于60~70mV时,耳蜗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48.
脉络膜爆发性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内眼手术,是一种少见而又极严重的内眼手术并发症,预后极其不良,自1980年国内报道以来,后国内文献陆续有病例报道[1],本院1990-2013年共发生3例,均为青光眼晚期在实施深层巩膜咬切术中发生,通过相关病例研究,分析青光眼术中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49.
血栓弹力图评价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后的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在我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0 mg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5、7天行TEG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比较不同时间高凝患者比例及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3 d及3~7 d高凝状态患者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第7天高凝状态患者占86%,其中血小板高凝及混合性高凝患者占90.5%(maximal amplitude,MA>70 mm)。术后第3天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值较术前降低(P=0.063);而第3~7天血小板计数平均值逐渐增加,至第7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00)。血小板计数与MA值呈正相关(r=0.508,P=0.000)。结论:TEG检测结果提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时间使用利伐沙班不能有效降低高凝状态患者比例,且血小板数量的增加可能对高凝状态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Smad7在Sox9增强BMP2成软骨效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作为种子细胞,重组腺病毒Ad-BMP2和/或Ad-Sox9感染细胞,Ad-GFP感染细胞为对照。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各组Smad7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与Smad7相关因子MMP13与OPN mRNA的表达。结果 BMP2+Sox9组感染细胞7、11 d时,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MP2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MP2+Sox9组Smad7染色明显弱于BMP2组;同时BMP2+Sox9组中与软骨最终成熟因子OPN与MMP13的表达均低于BMP2组(P<0.05)。结论在BMP2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中,高表达的Smad7可被Sox9抑制,并抑制Smad7相关因子MMP13与OPN表达,从而解除了Smad7对BMP2成软骨的抑制作用,阻止了软骨细胞最终成熟骨化,有利于保持软骨发育与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