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切除术,以避免后发障的发生。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50眼。能合作检查视力者中,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个月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一个月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障,3个月周边部后囊膜混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个月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混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糖尿病4周组(C组),糖尿病8周组(D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VE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小球的表达情况;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正常肾小球内可见少量VEGF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肾小球内可见TGF—β1表达,而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显著增多,且两者呈正相关,而且糖尿病4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及VEGF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之间呈正相关。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F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大鼠高滤过、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以及纤维化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3.
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近年来,大量的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极大地推动和完善了病理生理的理论知识,一些新理论、新知识也写进教材,成为新编统一教材的重要篇章,也成为当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这些新理论往往以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对还没有实验室及临床经验的本科生而言,显得尤为抽象和复杂.本教研室自2002年将〈细胞凋亡与疾病〉及〈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两章的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应用于医学检验系〈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本总结了CAI课件作为概括性总结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方法:对53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其中35眼保持后囊膜完整、1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33眼行PCCC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1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IOL)。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0眼(34.48%)发生PCO,其中后囊完整组19眼(54.29%)、PCCC组5眼(26.32%)、PCCC+ AV组6眼(18.18%)。PCO的形成与术中未行PCCC+AV(P<0.01)、手术年龄小于1岁(P<0.05)及I期植入IOL(P<0.05) 有关。结论:手术年龄越小、I期植入IOL及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毛大丁草根和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毛大丁草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 ,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 7个化合物 ,其结构鉴定为bothrioclinin (Ⅰ) ,氢醌(Ⅱ) ,异紫花前胡内酯 (Ⅲ) ,琥珀酸 (Ⅳ) ,伞形花内酯 (Ⅴ) ,isoarborinol (Ⅵ) ,β-谷甾醇 (Ⅶ)。 结论 :化合物Ⅰ ,Ⅴ ,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汉阳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进行考核验收。方法按《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76—2006)要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3个考核样本村,分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档案资料及现场访视等进行现场考核。结果1999年至2007年的9年间无1例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牛);自2005年春季至考核时,未查到钉螺;并建立了较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各项指标符合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地区,为防止疫情反弹,应继续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保持机构,稳定队伍,坚持开展血防健康教育,继续做好疫情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27.
江夏区是湖北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区之一,地理位置东与鄂州市相邻,南与咸宁市相近,西边是汉南区,北靠洪山区,全区境内湖泊、河流众多,有金水河、西凉斧头湖、梁子湖、汤逊湖和长江五大水系,属典型湖沼型流行区,每年受长江洪水影响,防治难度极大。通过50年的防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2004年以来,实现“国家2004—2008年防治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目标。为掌握疫情变化和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对2004~2007年现场查治病和查灭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新的检测项目乙型肝炎病毒PreS1蛋白测定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312例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HBV-M及PreS1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HBV-DNA检测采用聚合酶链扩增试验(PCR法)。并对102例随诊1年观察它们的相关性和临床疗效、转归等。结果PreS1抗原比乙肝5项及HBV-DNA出现更早,对由于前C区变异出现的HBeAg缺失的病毒复制期更有意义。结论乙肝病毒PreS1蛋白检测是一种反映HBV感染和复制状态的重要、简便、敏感而准确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9.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湖北省通过实施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策略和重疫区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加强措施.以及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政策,健康教育、一建三改等重大防治举措,全面落实年度防治工作计划.血吸虫病疫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解防治效果指导下一步工作实践,对全省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眼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许多全身疾病可出现眼部的变化。为了解原发性肝癌与眼部病变的关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对1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眼部检查,分析探讨原发性肝癌眼部变化与病程和治疗效果的联系,提高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