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4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404篇
预防医学   13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51篇
  2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新生儿肺炎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诊断新生儿肺炎的主要方法为X线摄片。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其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就超声在新生儿肺炎的辅助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STAT3基因的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骨髓增殖性肿瘤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47例MPN患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46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例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63例。以88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提取所有病例骨髓或外周血的DNA,采用位点特异性PCR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用PCR扩增STAT3基因23个外显子,测序分析STAT3基因的突变及Rs229315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8例CML患者出现STAT3基因突变,且均为新发突变,突变率12.7%,其中3例为错义突变(S629T),5例为同义突变(Q469Q 3例、G618G 2例),其中1例同时有S629T及G618G 2个位点的突变;正常对照组无突变。Rs2293152检测显示,CML组G等位基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V、ET、PMF组(P 0.01),提示携带G等位基因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CML;PV、ET及PMF组C等位基因均明显高于CML组(P 0.05),提示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PV、ET及PMF;JAK2V617F阴性组G等位基因较正常对照组及JAK2V617F阳性组明显降低(P0.01),提示携带Rs2293152 G等位基因可能是JAK2V617F突变的保护性因子。结论:在MPN患者中,STAT3基因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其Rs2293152位点上不同的等位基因与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不同亚型有关,与JAK2V617F阴性的MPN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等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定其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ADP)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PAI-1、hs 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HbAlC及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衡阳某矿区653名儿童的血铅含量,评价该地儿童对外环境中铅污染的暴露情况,为保护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和WS/T20-1996《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的要求,采样检测该矿区儿童的血铅含量。结果:矿区儿童的血铅含量在11.2~225μg/L之间,平均值为90.3±33.3μg/L。值得关注的是,有234名儿童的血铅含量超过了100μg/L,铅中毒率高达35.8%。结论:矿区的儿童已经对外环境中的铅污染产生了暴露,值得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5.
本文应用DCG监测40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其中17例在安装前已作此项检查。DCG能发现常规心电图未能检出的潜在、短暂严重心律失常。39例起搏功能正常并有须率不等的自主心律,肌电位抑制起搏8例,短阵室性自身心律和起搏电能耗竭各1例。DCG有助于识别、处理心律失常和起搏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6.
2001年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重点病区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陕西省政府提供制定地氟病防制规划的依据,对位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定边、蒲城和泾阳3县饮水型地氟病区的环境氟含量、病情和改水进展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3县已有50.17%的病区人口进行了改水。改水后环境氟含量和病情均有明显降低,与1980年相比,水氟含量下降了50.60%;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了38.12%;3d度氟骨症患病率下降了78.64%,再次证明改水预防饮水型氟中毒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同时调查结果也提示,改水后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水样仅占31.12%。本次以水氟含量划定的病区与1980年划定的病区相比,符合率为65.38%。因此认为要制定全省改水防制规划,为防止陈旧的资料造成误导,应重新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保证资料的科学性。调查结果还提示水氟含量受件型和井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构建桂皮醛纳米纤维膜并评价其药物缓释功能.方法 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溶解聚己内酯和致孔剂聚乙二醇4000为壳层纺丝液,用无水乙醇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和桂皮醛为芯层纺丝液;在电压为15 kV、接收距离为14cm、芯层纺丝液流速为0.1 mm/min、不同壳层纺丝液流速(0.3、0.6、0.9 mm/min)条件下,用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致孔剂含量及壳层厚度不同的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表征,考察壳层厚度、致孔剂含量及投药量对桂皮醛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载桂皮醛同轴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纤维间无粘连,无串珠结构,直径为324~683 nm;呈现壳-芯结构,壳层随壳层纺丝液流速增大而增厚.壳层最厚的纤维中桂皮醛包封率最大(95.2%),芯层桂皮醛在壳层的保护下挥发受抑制,其稳定性最大值为82.5,远大于原料药(2.6);载桂皮醛的纳米纤维膜在PEG400-PBS缓冲液(pH 6.8)中24 h累积释放量为57.9%~89.1%,显示出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其释放速率与壳层厚度及载药量呈负相关,与致孔剂含量正相关.壳层不含致孔剂的载药纤维膜中桂皮醛的释放符合扩散机制,而壳层含有致孔剂的纤维膜中桂皮醛的释放遵循扩散与溶蚀相结合的双重机制.结论 芯层含有易挥发药物桂皮醛的同轴纳米纤维膜不但增强了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而且可实现药物缓释;据此可按释放要求构建桂皮醛同轴纳米纤维膜缓释给药体系.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为减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发生率,改善老年高血压人群防治现状,现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现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药物依从性问卷、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对南宁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9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回收290份有效问卷,90例研究对象发生衰弱,发生率为31.0%,衰弱总分为(3.77±2.67)分,其中社会衰弱(1.02±0.67)分,躯体衰弱(中位数1)分,心理衰弱(中位数1)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社会支持、年龄、文化程度、饮食情况、跌倒史、居住状况.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1.0%;社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的评估,在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时,加强进行规律饮食及预防跌倒的宣教,针对性提供社会支持,以期预防或减缓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