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起搏器功能的工作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27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DCG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起搏器起搏、感知、特殊功能以及与自身心律、自身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以及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 起搏异常4例(3.15%),感知异常10例(7.87%),特殊功能26例(20.47%)、自身心律失常115例(90.55%).结论 DCG能提供完整的起搏器工作信息,分析时应正确认识感知、起搏障碍,特殊功能以及自身心律失常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83例起搏器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随访的意义。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83例置入心脏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比较,判断起搏器起搏、感知状况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分析起搏器与自身心律相互作用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DCG检测出起搏器功能障碍14例,检出率为16.9%,常规心电图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4例,检出率为4.8%,两者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CG检出与起搏器无关自身心律失常55例,与起搏器相关性心律失常5例,发现伪融合波15例。结论 DCG起搏器功能障碍检出率高,可为起搏器置入后临床随访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惠普43400B型DCG分析系统,对95例年龄在50岁以上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并与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共检出起搏器功能障碍23例,其中间歇性起搏功能障碍2例(占2%),间歇性感知功能障碍21例(占22%)。检出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17例(18%)。而常规心电图仅发现感知功能障碍2例。两种检查方式在检测间歇性感知功能障碍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检出起搏功能异常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DCG对3种类型(AAI、VVI、DDD)之间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根据DCG结果,进行临床相应处理后,起搏器的起搏及部分感知功能障碍消失,相关心律失常引起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结论起搏器的起搏、感知功能障碍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并可系统了解起博器工作状态及各种心律失常,是对起博器随访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随访中对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随访时的心律失常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博利屋8000Ⅱ型3导联及美林公司12导联DCG,对128例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行24h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起搏源性心律失常16例,自身传导系统引起的心律失常44例,电池耗竭引起的心律失常12例.结论 DCG对植入起搏器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是起搏器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在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起搏器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对93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和症状。结果:起搏功能异常1例,检出感知异常28例,检出率为31.18% (29/93),除1例感知异常及1例起搏异常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外,其余均在DCG中发现。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起搏器程控调整和相应的临床处理后,28例中22例(78.6%)起搏及感知异常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消失。结论:DCG监测对间歇性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DCG是起搏器随访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64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对比其检查结果,并分析起搏器功能异常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64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起搏器功能异常4例(6.25%),DCG异常28例(43.75%),两者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感知功能异常15例,起搏功能异常8例,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5例。结论 DCG能较好监测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及其相关心律失常,是植入起搏器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圈(DCG)在起搏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Mortara公司12通道DCG,对40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行24h检测,分析起搏、感知功能及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检出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5例,与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5倒。结论 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殛相关心律失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对其检出率较高,可作为心脏起搏器随访的常规性检查。  相似文献   

8.
心室按需抑制型起搏器(VVI)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脏起搏器。正确识别已安装VVI起搏器的心电图对判断心律失常、起搏器功能和处理有重要意义。 1 VVI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VVI型起搏器是一种按需式的心室起搏器,即当无自身心律或自律过于缓慢时,起搏器便以固定频率发出刺激起搏心室,因此VVI起搏器产生的心律是一种逸搏心律。当自身心律快于设定的起搏频率时,VVI起搏器即能感知并抑制其发放脉冲。要正确识别安装VVI起搏器病人的心电图,首先要熟悉VVI起搏心电图的特点。 1.1 起搏心电图:VVI起搏器足右室心尖部起搏,故其心电图应是左束支阻滞型ORS-T波型,伴额面电轴显著左偏,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起搏心律共同构成,自主心律时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也可在植入起搏器后发生。植入VVI起搏器后,起搏器以“按需”方式工作的单腔起搏器产生的心律类似逸搏及逸搏心律,逸搏及逸搏心律伴室房传导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可在起搏心律中发生。本文通过VVI起搏室房传导的31例心电图分析,从而来探讨VVI起搏器室房逆传的心电图特征及产生机制,并所涉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监测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2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监测,分析所有患者的感知、起搏器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器导致的心律失常以及自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治疗心力衰竭的心室同步化起搏(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型患者的起搏比例为100%。有26例出现感知功能异常(13例表现为感知过度,13例表现为感知不良),有4例出现起搏功能异常,有3例表现为起搏器介导的心律失常[第3代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和CRT-D型患者中有2例表现为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1例表现为放电],有6例出现自发性心律失常(ICD和CRT型患者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DCG在起搏器术后功能障碍识别中具有重要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自身心律失常与起搏器功能的工作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植入DDD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起搏器特殊功能以及与自身心律、自身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以及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统计共发现9种起搏器特殊功能,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性最高53例(37.9%),房室交接区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次之。结论 DCG能提供完整的起搏器工作信息,特殊功能的发生和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分析心电图时应正确认识特殊功能与自身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正>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与起搏心律共同构成,它不同于一般正常人体表心电图。分析起搏心电图必须首先确定患者自身的主导心律、存在的心律失常与植入起搏器的类型。正常窦性心律时发生的心律失常现象均可在起搏心电图中出现,但其反应方式必须受到起搏器的节律、类型及起搏器反应方式的影响。现将起搏心电图中合并的一些  相似文献   

13.
VVI起搏室房逆传诱发的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电图由患者的自主心律与起搏心律共同构成,自主心律时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也可在植入起搏器后发生。植入起搏器后,起搏器以“按需”方式工作的单腔或双腔起搏器产生的心律,都将与逸搏或逸搏心律相似。也就是说起搏心律类似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伴室房传导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也可在起搏心律中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人安装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功能及疗效。方法 对114例植入各种类型起搏器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DCG)随访观察。结果 经3个月-7年(平均4.8)年随访:各种类型起搏器有各自起搏特征及其工作模式,81%患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感知不足4例,感知过度1例,心房电极移位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1例,电池耗竭4例,死于心梗、脑出血、顽固性心衰4例。结论 永久起搏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但必须定期随访,及时判断起搏系统故障,对准确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间隔起搏(ASP)对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和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一年疗效。方法对46例有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采用ASP和室间隔起搏方式植入DDD45例和AAI1例。植入前检查24h动态心电图(DCG)和12导联体表心电图,植入后1周复查ASP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植入后1周、3个月和12个月复查DCG,用以测量起搏前窦性心律时和ASP时的最大P波时限,以及观察起搏前和起搏后一年内房早和房速的发作情况。结果①与起搏前窦性心律心电图比较:ASP时的最大P波时限明显缩短(76.00±14.59msvs98.00±14.07ms,P0.01)。②与起搏器植入前相比:起搏器植入后1周、3个月和12个月时,DCG检出的房早发作次数和房速发作阵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术后3个月时DCG检出的房速发作例数也有减少(P0.05)。结论 ASP能缩短房间传导时间,减少术后房早和房速的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律正常与起搏器心律异常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对20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正常起搏心律和95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异常起搏心律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起搏心律正常(100%)。95例起搏器起搏心律异常中:起搏功能异常30例(31.57%),起搏频率改变21例(22.10%),起搏介导心动过速29例(30.52%),3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起搏介导性房室阻滞5例(5.26%),起搏文氏现象3例(3.15%),起搏融合波7例(7.36%),3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起搏心律正常与95例起搏心律异常组比较p0.05。结论植入起搏器后起搏心律正常和起搏心律异常的正确诊断对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具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AMS)的DDD起搏器进行双房三腔心脏起搏治疗房内传导阻滞并快速性房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随访要求。方法:对2例例患者植Medtronic THERA DR7964iDDD起搏器,进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治疗,定期起搏器程控和Holter复查了解近期及远期起搏各参数变化、起搏与自身心律的关系及对房性心律失常影响。结果:2例阵发房颤、房扑者、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双房-右室近期及远期起搏阈值测定良好,起搏器AMS发挥正常,但起搏程控检测冠状窦电极参数受限并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详情观察具有一定局限性。结论:双房心脏起搏器能有效地治疗因房内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AMS的DDD起搏器适用于具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双房心脏起搏患者,为了更好地观察冠状窦电极的稳定性及更确工判断该起搏术对快速房心律失常的疗效,有待使用新型的转换器,并进一步探讨起搏器的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介绍作者在1965年7月至1969年1月所作的76例永久性经静脉途径导管起搏的经验,并对比固定频率起搏器和按需起搏器的效果。方法:男40例,女36例,44~87岁,平均71岁。起搏前48例有晕厥发作,43例有心力衰竭,19例有心绞痛。42例起搏前的心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5例为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直至包括完全性传导阻滞,1例为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其余则为各种心室率缓慢的心律失常。 44例最初系采用固定频率起搏器,22例最初就采用按需起搏器;固定频率起搏器失效或出现竞争心律时,均替换以按需起搏器。起搏器的安置是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进行。起搏导管由颈外静脉插入,在透视下插入右心室,导管尖嵌入肌小梁之间,如起  相似文献   

19.
24h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是安装起搏器后检测起搏状态、自身心律以及已知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总结我院自 1997年起 ,在我院安装起搏器患者DCG检查资料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1例 (共 12次 ) ,其中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3 8~ 78(平均 5 8)岁 ,随访时间距起搏器安装时间 3d~ 7年零 4个月 ,随访次数 1~ 2次。起搏器类型AAI1例 ,VVI 7例 ,VVIPM 1例 ,DDD 2例。埋藏起搏器时起搏阈值 0 3~ 1 1V ,R波高度 3 0~ 18 2mV ,检查前起搏器电压程控为起搏阈值 2~ 3倍 ,感知灵敏度程控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缓慢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分析临床症状与缓慢心律失常是否有关,评价DCG在永久起搏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时的心电学指标。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且有DCG资料者86例,以治疗适应证分为3组:①组:窦房结功能障碍(SSS)34例;②组:获得性房室阻滞(AVB)33例;③组:双分支及三分支阻滞19例。对3组24h总心搏,最大、最小及平均心率,长R-R间距,逸搏心律,心脏变时功能(24h最大心率〈120次/分为变时性功能不全)等进行分析。通过随访分析安装及未安装起搏器的原因。结果 3组相比最大心率及长R-R间距差异无显著性,①组和③组相比总心跳、平均及最小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最小心率:①组和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②组和③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①组中,发生晕厥4例,〉3.00s的长R-R间距11例,最长R-R间距为5.45s;休息时心率〈40次/分8例;慢快综合征11例;变时性功能不全26例,多为IC类和ⅡaC类适应证患者。在②组中,三度及高度AVB者8例,发生〉5s的长R-R间距5例;2:1AVB者7例,双结病变2例,二度Ⅰ型AVB者16例,多为IC及Ⅱa、bC类适应证患者;在③组中间歇性三度AVB者7例,双分支伴2:1AVB者4例,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5例;三分支阻滞3例,最长R-R间距为13.00s,多为IB类和IC类适应证患者。起搏器安装情况:86例共安装起搏器48例(55%),主要为IB、C类适应证患者。结论 DCG能记录缓慢心律失常的详细情况,尤其是能提供导致发生症状的缓慢心律失常类别,对安装起搏器适应证的分类做出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