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调查急性烧伤后的情绪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知情同意后的受试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结果:26例受试者参加评定,53.8%的受试者表现为重症抑郁症状,11.5%表现为重度焦虑症状。HAMA总分与躯干部位烧伤、烧伤面积、HAMD总分等正相关(P〈0.05),阻滞因子分与烧伤面积正相关(P〈0.05),绝望感与头颈部烧伤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烧伤后常患共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疗保健中的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秦虹云  季建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00-901,908
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 (comorbidity)是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期同时出现另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精神或躯体方面特定障碍[1] 。在基层医疗保健中 ,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是普遍的 ,大部分的抑郁障碍并不单独出现。抑郁障碍可以共病其他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以及慢性疼痛等。由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抑郁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并与4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增加,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治疗8周末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减少,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增加,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患者组WCST非持续性错误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5),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无相关(r=-0.10,P>0.05)。治疗后,WCST上述5个指标与血清BDNF水平及HAMD总分均无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及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32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近1个月血脂水平、空腹血糖和血压状况等进行调查.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代谢综合征定义筛查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为33.90%.其中年龄≥40岁者代谢综合征检出率(38.33%)显著高于年龄<40岁者(24.00%),住院时间≥84 d者(37.60%)显著高于住院时间<84 d者(22.08%),差异均有显著性(χ2=6.089、6.326,P<0.05);共病糖尿病(73 17%)、高血压(66.67%)、高脂血症(77.5%)患者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共病者(28 32%、26.59%、27.87%),差异均有极显著性(χ2=32.168、35.090、38.55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病患者共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异常、腹型肥胖等因素为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共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异常、腹型肥胖等因素是罹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抑郁障碍对认知功能活动的可能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抽样调查了上海市浦东新区24个村(居)委55岁以上居民3 903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应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法调查和诊断.结果: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共519人,恶劣心境最多(54.91%),重性抑郁最少(5.4%).各类老年抑郁障碍组与阴性组比较,其MoCA总分、记忆力、注意力、流畅性、抽象能力及延迟回忆等因子均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阳性与性别、职业、生活能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易感因素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障碍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涉及面较广,与抑郁严重度成正比,积极治疗抑郁障碍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首次就诊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4年的随访研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量表,将数据输入SPSS11.5,采用参数及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治疗依从性为74.6%~82.7%,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而且随访的病例逐渐减少;复发组患者的依从性较首发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个体化心理干预,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对治疗依从性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7.
护士观察量表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玮  秦虹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68-1669,1671
目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身心护理。尽量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方法:应用护理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1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和评定,比较患者住院各阶段的NOSIE评分。结果:第3周到第5周之间各方面护理应加强,男女患者存在不同的护理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照顾和帮助。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应该从生理、心理、住院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具有营养支持、调节脑血流、维持脑稳态、分泌神经胶质、参与突触修剪、免疫等功能来维持脑内稳态。近年来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病变过程中,AS不仅表现为生理功能的下降,还会促进Aβ沉积,Tau磷酸化,诱发炎症反应等,最终导致突触减少及神经元死亡。因此,本文对AS参与AD的有关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9.
秦虹云  瞿正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20-1822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研究老年期痴呆脑影像学变化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认知水平关系.方法:应用脑影像学技术,入组老年期痴呆76例,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该药提高SOD浓度与MMSE评分的程度,为期12周.结果:经脑CT检测:单纯脑梗死26例(34.2%)、脑梗死合并脑萎缩33例(43.4%)、脑萎缩17例(22.4%).石杉碱甲治疗组4周后SOD较治疗前就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5),但未发现MMSE评分明显改善.三组CT类型受试者对石杉碱甲治疗反应性不尽相同,单一脑萎缩组治疗反应最差.结论:高龄、脑萎缩是SOD浓度和MMSE降低的明显危险因素,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对脑梗死所致痴呆有较好效果,脑CT分型对老年痴呆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精神疾病未经治疗的时间和长期临床结局之间关系仍然存在争议。目标:前瞻性评估浦东精神卫生中心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经治疗的时间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康复状态量表(MRSS)、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基线、2010年6月和2012年6月收集一般健康状况,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相关信息。结果:共4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研究,将其分为精神疾病未治疗(DUP)短期(≤24周)和精神疾病未治疗(DUP)长期(24周)两组。短期DUP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197(SD=401)天,长期DUP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12(SD=306)天(t=9.98,p=0.055)。尽管初诊时长期DUP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较短期DUP组不明显(BPRS平均分,42.5[8.4]v.50.0[10.6],t=2.42,p=0.0210),并且两组临床复发次数类似(基于BPRS阳性症状量表评估),长期DUP组患者更可能在初诊时需要住院治疗(52%[11/21]v.9%[2/22],χ2=9.55,p=0.002),并且在治疗的头两年更有可能再次住院(67%[14/21]v.32%[7/22],χ2=5.22,p=0.022)。另外,经过四年的常规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严重程度类似,但是治疗前具有较长DUP的患者比DUP较短的患者社会功能减退更明显。(SDSS平均,7.0[5.2]v.3.4[4.9],t=2.20,p=0.035)。结论:这些结果表明,与治疗前DUP较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尽管DUP较长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类似(由BPRS测量),但长期社会功能较差。这证实了对慢性精神障碍患者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的临床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