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因素,着重研究BRAF基因突变中不同肿瘤直径对PT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甲状腺外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2年间手术切除的136例PTC病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PTC中BRAF基因突变率为69.85%(95/136)。BRAF基因突变阳性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4.74%(33/95),BRAF基因突变阴性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2.2%(5/41),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大于2cm时BRAF基因突变率为90.48%(19/21),直径小于等于2cm时BRAF基因突变率为66.09%(76/115),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BRAF基因突变与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对于术前检测BRAF突变阳性的病例,当肿瘤直径大于2cm时应该常规清扫该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62.
一、概述膈疝是内疝的一种,系腹腔内容物向胸腔内突出所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前者多见儿童,后者多系外伤引起,在成人中无外伤史的膈疝非常少见。先天性膈疝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分为食管裂孔疝、胸骨旁裂孔疝、胸腹膜裂孔疝。综合国内外文献,先天性膈疝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4.8/万[1],其发病与基因、综合病征和染色体异常有关[2];后天获得性的发病率约占胸腹部创伤的2.3%~4.5%。本病好发于左侧,因右侧膈肌强度高,有肝脏保护;左侧膈肌较薄弱,膈肌破裂所需外力较右侧低。正常状态下,胸腹腔压力差为0.686~1.960 kPa,最大限度吸气…  相似文献   
63.
大鼠移植肠管长度、部位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移植肠管的长度、部位与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行同种异系原位小肠移植 (SD→Wistar) ,分别移植 3 0 %近端小肠 (A组 )、60 %近端小肠 (B组 )、全小肠 (C组 )、3 0 %远端小肠 (D组 )。观察术后生存时间 ;定期 (1、3、5、7、9d)采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 ;开腹行麦芽糖吸收实验 ;取移植肠管 ,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后光镜检查。结果 A、B组的生存时间 (12 .0 0± 1.67)d、(11.17± 1.94)d与C组 (9.17± 1.17)d及D组 (8.3 3±1.0 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麦芽糖吸收实验、血清及病理学结果显示 :A、B组分别于术后 5、7、9d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 ,C、D组分别于术后 3、5、7d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结论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强弱与移植肠管的长度无直接关系 ;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与移植肠管的部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4.
严重肝损伤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肝损伤治疗难度较大,死亡率高达46—58%。本文收集两个医院1978—1990年间手术治疗的严重肝损伤24例。现将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大网膜肿瘤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自1970年至1990年间共收治大网膜良性肿瘤1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10例,女6例。年龄2—54岁。症状持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8年,其中一年以上者11例。2.临床表现:腹部肿块10例。腹部逐渐增大而未能明确触及肿块4例。急性腹痛伴局限性腹膜刺激征1例。无症状者(术中意外发现)1例。3.辅助检查:8例 X 线钡餐造影,均提示胃肠道外肿块,其中4例显示胃肠道受压移位。8例腹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胃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 ronereceptor,PR)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AP法)对行胃大部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22例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进行随访并综合分析对胃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122例胃腺癌自身对照(取在光镜下确定无癌胃组织的区域石蜡块)未测出ER、PR,4例乳腺癌阳性对照表达确切;122例胃腺癌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为52.5%,ER、PR同时阳性为29.5%,同时阴性为19.7%;ER、PR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ER、PR阳性率越高,反之越低(P〈0.05);ER或PR阳性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或PR阴性者(P〈0.01);ER或PR阳性的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ER或P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阴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结论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回顾性研究。②ER和/或PR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和/或PR阴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③雌、孕激素的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7.
PTTG与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标本,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1.7%,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TTG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有相关性(P<0.01,P<0.05),而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无关(P>0.05),仅与其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PTTG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 PTTG与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且均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密切相关,说明二者可以结合起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潜在淋巴结转移的一项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8.
<正> 大网膜肿瘤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自1970年至1990年间共收治大网膜良性肿瘤1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男10例,女6例。年龄2—54岁。症状持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8年,其中一年以上者11例。 2.临床表现:腹部肿块10例。腹部逐渐增大而未能明确触及肿块4例。急性腹痛伴局限性腹膜刺激征1例。无症状者(术中意外发现)1例。  相似文献   
69.
肝细胞癌(下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目前肝癌外科治疗的棘手问题。1982年~1990年我院对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实施了肝切除加癌栓清除术。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9~65岁。病程1.6~6个月。全组病例均有肝区稳痛伴体重减轻和乏力,3例肝肿大,全组皆无黄疸和腹水,肝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B型超声和/或CT检查均提示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4例)或右支(1例)癌栓,其中3例癌栓向门静  相似文献   
70.
大网膜囊肿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网膜囊肿19例临床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15008)孙振华,秦华东,张建国,果永海大网膜囊肿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我院自1967~1990年间共收治大网膜囊肿19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4例,女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