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序贯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序贯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重型肝炎综合治疗及人工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先予序贯结肠透析, 第2天再给予人工肝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wk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TNF-α)及并发症变化.结果: 治疗前慢性重型肝炎乏力、腹胀的发生率分别为62.86%、65.71%, 有51.43%的患者需采用灌肠或应用开塞露治疗, 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100%. 经治疗, 两组乏力、腹胀症状均有所好转, 胆红素、血氨、内毒素、细胞因子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回升.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在腹胀、大便次数、胆红素下降、血氨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回升、内毒素下降及细胞因子下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或0.01). 治疗后, 治疗组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胃肠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22.22%、5.56%、11.11%、22.22%)较对照组(58.82%、41.18%、58.82%、58.82%)低(χ2= 4.880、6.291、8.834、4.880;P<0.05或0.01).结论: 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可缓解患者症状、有效降低血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 促进胆红素、血氨下降, 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0引言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syndrom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减损,以致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而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吸收不良综合征通常包括消化或吸收过程的障碍或两者共同的缺陷所造成的吸收不良.消化和吸收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临床上的具体疾病有时难以区分为消化不良或是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对脂肪、蛋白、糖、维生素、矿物质及电解质等的吸收障碍,其中以脂肪吸收不良最为突出.引起吸收不良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着重对伴小肠淋巴管梗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进行讨论.1正常小肠消化…  相似文献   
33.
作者比较了活动期、愈合期及瘢痕期球溃疡患者和非溃疡对照,患者的基础胃酸分泌量,高峰胃酸分泌量及胃窦粘膜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的含量,发现各球溃疡患者PAO均明显高于NU组;ADU组胃窦粘膜Gas及SP含量比NU组明显增加;SDU组胃窦粘膜内SS较NU组明显增加。本文结果说明壁细胞泌酸能力增加是DU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基础胃酸高分泌状态是DU患者溃疡活动的重要条件,ADU患者B  相似文献   
34.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有药物、手术和内镜下治疗,各自优势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方法38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13例,球囊扩张20例,外科手术(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和24个月食管梗阻程度和发生频率,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种治疗均有效,治疗后1个月的缓解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球囊扩张和手术仍有较高的缓解率,明显高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24个月。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的许多患者症状再加重。球囊扩张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多。结论3种治疗均是有效的方法。球囊扩张术和手术的疗效持续时间相似,均比肉毒毒素注射长,但后者具有痛苦小,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特异的小干扰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对胃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Ⅰ R)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研究其对肿瘤增殖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体外合成2条靶向IGF-Ⅰ R的siRNAs,脂质体法瞬时转染MGC803细胞,转染前后均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GF-Ⅰ R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计数并描记生长曲线.结果 MGC803细胞中有IGF-ⅠR的强烈表达.转染后48h,干扰组(siRNA2-L组、siRNA2-H组、siRNA1组)IGF-Ⅰ R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4.41%±4.11%、74.14%±6.15%、89.8%±4.10%;siRNA1组转染后第2-5天细胞增殖逐渐减少(分别达49.9%±1.2%、45.9%±4.4%、39.1%±5.1%、29%±4.0%);同期细胞计数分别为对照组的65.58%±4.89%、55.59%±0.82%、44.18%±3.17%、21.15%±1.1%.结论 特异的siRNAs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中的IGF-Ⅰ R基因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6.
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分析10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描述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1/2007.05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102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IH患者102例,女性85例,男性17例,平均年龄59.73±13.46岁:症状:41.18%为慢性肝病表现,18.63%为急性肝炎表现,5.89%患者无症状;实验室检查:84.33%肝功能异常,80.00%Y.球蛋白或IgG异常,85.29%肝炎病毒标记物为阴性,50.67%血糖增高,74.51%ANA阳性.4.90%SMA阳性,7.84%AMA阳性;影像学:97.06%腹部超声异常,表现为肝脏质地不均或密度减低、肝硬化、肝癌、胆石、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等.37例患者予以治疗,其中缓解18例,不完全应答7例,复发5例,失败7例.结论: AIH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在免疫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方面又具有特征性,这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7.
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自1997年至2006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6例DPHA和同期收治的16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PHA组症状不典刑者、合并胆系感染、合并胸腔积液或右下肺炎、出现贫血的比例、平均血ALP值和平均住院日都分别高于NDPHA组,而痊愈率低于NDPHA。上述指标两组间均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DPHA组细菌培养阳性6例,均为肺炎克雷伯菌,NDPHA组培养阳性5例,包括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埃希氏大肠杆菌和1株假单胞菌。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症状多不典型而病情更重,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治疗宜及时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措施,必要时应早期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38.
Barrett食管的内镜与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病理和内镜特点。方法对152例经胃镜榆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BE患者以40—60岁居多。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重叠,烧心反酸51.32%(78/152)、吞咽困难5.92%(9/152)、胸骨后疼痛7.89%(12/152)、上腹痛或不适44.08%(67/152),无症状者5.26%(8/152)。内镜下表现为LSBE者7例(4.61%)、SSBE者145例(95.39%)。可见岛型98例,占64.47%;舌型39例,占25.66%;全周型15例,占9.87%。病理检查152例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均被柱状上皮取代,68例(44.74%)有肠化。结论BE多见于中年人,临床无特殊表现,诊断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以岛型多见,但岛型肠化率最低,年龄与肠化相关,伴异型增生和肠化患者应加强随访以防止癌变。  相似文献   
39.
多药联用是消化系统疾病进行临床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内科医生甚至消化专科医生在常用药物组合的选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可使疗效下降,甚至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分别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角度.结合病例解析一下消化科常用药物联合应用时出现的相互作用及相关不良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cyclinD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以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β-catenin蛋白表达在正常的大肠黏膜组织上显示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在大肠癌组织中主要呈现出异位表达增加,主要定位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则表现出程度不一致的减少;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在大肠癌组织中占60%,细胞膜表达缺失率为70%。Cyclin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线性关系显示,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在大肠癌组织中与cyclinD1阳性表达率纯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异常的Wnt信号通路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成为今后大肠癌临床防治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