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0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6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437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863篇
预防医学   377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73篇
  7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12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优质、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学科,促进医院学科水平的提高。方法着力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培养人才平台,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柱体系。结果做好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专科人才培养,注重横向和纵向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科水平。结论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保持医疗水平的领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创业、科技兴院之路,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树立品牌优势,使医院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掌握2009-2013年普陀区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分析各周次和月次的就诊百分比和病原学分型阳性率、构成比等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3年普陀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分别为2.50%、2.46%、2.11%、3.27%、7.15%,每年有两个季节高峰;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3 656份,阳性率为27.13%,以A型为主;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共接报41起,发生地主要在中小学校.2、3、9、1 1和12月份发生起数较高,占全部事件的78%.结论 近五年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在波动中逐渐走高,每年有两个就诊高峰,尤其冬春季,需警惕学校和幼托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的发生;流行毒株每年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3.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H.pylori能加速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但其对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了解根除H.pylori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癌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样本选自胃癌高发区:上海郊区的金山区和奉贤区。共纳入36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有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伴或不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或Hz受体阻滞剂加两种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单纯慢性胃炎患者予西沙必利、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予西米替丁治疗。在第1年和第4年末随访胃镜,根据H.pylori是否根除将患者分为两组: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所有胃黏膜活检标本由两位病理科医师统一复读。结果:至第4年末,有120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其中H.pylori持续根除组54例,阳转组5例;H.pylori持续未根除组45例,阴转组16例。持续根除组第1年随访时,活动性炎症比例减少(P<O.05);第4年随访时,慢性炎症和肠化程度以及活动性炎症比例减少(P<O.05)。持续未根除组第1年随访时,慢性炎症程度增加(P<O.05);第4年随访时,慢性炎症和肠化程度以及活动性炎症比例增加(P<O.05),萎缩程度较第1年随访时增加(P<O.05)。结论:根除H.pylori可以减轻慢性胃炎的炎症程度,防止肠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制备恶性疟原虫(FCC1/HN株)融合抗原PfCP-2.9的单克隆抗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方法 用PfCP-2.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及SP2/0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PEG1500)作用下进行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特性。 结果 获得1株能分泌抗PfCP-2.9的小鼠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F12D,经免疫球蛋白类型和亚类鉴定为IgG1。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显示单克隆抗体F12D能与PfCP-2.9发生特异性反应,F12D所识别的PfCP-2.9抗原表位不能耐受还原剂巯基乙醇,表明F12D识别的是构象表位。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显示F12D可识别培养的FCC1/HN。体外抑制试验结果显示,F12D终浓度为0.3 mg/ml时,对FCC1/HN的抑制率为56%。 结论 单克隆抗体F12D能与PfCP-2.9发生特异性反应,其所识别表位为构象表位,F12D可识别体外培养的FCC1/HN,并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结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结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31例急诊剖腹探查明确诊断,Ⅰ期肠修补或切除吻合术39例,Ⅱ期肠造瘘术或肠外置术3例,发生肠瘘2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是结肠损伤治疗的关键。结肠损伤Ⅰ期手术安全可靠,但须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28例冠心病(CHD)、32例高血压老年男性患者及158名健康男性老年人(平均年龄63.4±5.5岁)进行了血清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磷脂(HDL-P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测定及其差异的临床学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FUS)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建立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FUS组、PD-1单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于造模后第9天始对前3组分别给予干预,隔天1次,共4次:FUS组经尾静脉注入微泡后行FUS辐照,PD-1单抗组予腹腔注射PD-1单抗溶液,联合治疗组予FUS辐照后经腹腔注射PD-1单抗溶液,对照组不予干预。造模后第17天行对比动态增强MRI及病理检查,比较4组肿瘤体积及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CD4+、CD8+T细胞数量及Caspase-3活化细胞百分比。结果造模后第17天,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小于其余3组(P均<0.01),其相对容积转运常数rK trans高于PD-1单抗组(P=0.02)及对照组(P均<0.05),Caspase-3活化细胞百分比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8+T细胞数高于其余3组(P均<0.05)、CD4+T细胞数低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FUS协同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有利于延缓大鼠脑胶质瘤进展。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童年期回忆问卷》中文版在初中生中应用的适合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河北省唐山市2所中学400名学生,分为样本一和样本二两部分,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自恋人格问卷为效标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关联效度分析。结果①因素分析表明《童年期回忆问卷》中文版有3个因子,冷漠拒绝、过誉和可信赖;②《童年期回忆问卷》中文版在初中生中应用具有较好的项目鉴别度(P<0.05)、一致性信度(Cronbach’s=0.846,0.763,0.641)和重测信度(r=0.623,0.671,0.512);③童年期回忆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恋人格有不同的关联,冷漠拒绝与消极教养正相关,积极教养负相关,与隐性自恋正相关(r=0.317,P<0.001);过誉与可依赖、积极教养正相关,消极教养负相关;过誉与显性自恋正相关(r=0.292,P<0.001),而可信赖与自恋不相关。结论修订的《童年期回忆问卷》在初中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80.
刘晓璇  方圆  王瑞 《口腔医学》2021,41(8):673-677
摘要:目的:研究氟化钠(Sodium fluoride,NAF)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量NAF与EGCG对变异链球菌的最小细菌抑制浓度MIC值,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量NAF与EGCG联合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值,并计算FIC指数。结果:NAF单独作用于变异链球菌MIC值为100ppm, EGCG单独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的MIC值为500ppm,NAF与EGCG联合应用时MIC值分别为25ppm和62.5ppm,FIC指数为 0.375,FIC指数小于0.5。结论:NAF与EGCG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