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瘤床同步X射线和电子线整合补量调强放疗剂量学特点,探讨不同补量方式对全乳、心脏和同侧肺脏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患者,将银夹所标记的范围外扩10 mm定义为肉眼靶区(GTV),全乳腺定义为临床靶区(CTV),根据ADAC Pinnacle^3 6.2和Pinnacle^3 7.0分别制定X射线和电子线瘤床整合补量放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X射线和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照射剂量≥20 Gy的患侧肺脏容积V20(1ung)及受照射剂量≥GTV处方剂量的患侧肺脏容积V处方剂量(lung)-G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中受照射剂量≥CTV处方剂量的患侧肺脏容积V处方剂量(1ung)-CTV明显高于X射线瘤床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受照剂量≥30 Gy的心脏容积V30(heart)和受照剂量≥CTV处方剂量的心脏容积V处方剂量(heart)-CT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射线和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中的多数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中受照射剂量≥CTV处方剂量的患侧肺脏容积明显高于X射线瘤床补量.  相似文献   
62.
乳腺癌仍是美国妇女第三位死因,也是导致40。55岁妇寥死亡的首要原因。估计在2003年将新发211,300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和55,700乳腺原位癌患者,将有40,200例乳熙瘴患者将会死亡。在原先为低发病率地区如日本、新趔蝰卵霉甲东南沿海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对发瘫午龄妇女进行乳腺普查是一项早期发现乳腺癌行之有效盟亨法,目前国内、外主要应用x线摄片、红外线扫描、B超等方法。尤其是乳腺x线摄片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63.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无菌性炎症样特殊类型的乳腺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和乳头溢液,极易误诊误治。作者报告了1971~1994年23年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273例。术前临床误诊率高达67.4%,因误诊为乳腺癌而行乳腺癌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9例,15例由于误诊误治而造成经久难愈的乳腺瘘。作者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组织学改变、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探讨。提倡术中快速冰冻组织学检查作为确切诊断及术式选择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4.
65.
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临床表现可见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汗出,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或见心悸、眩晕、头痛、失眠或血压不稳、忽高忽低、或激动易怒,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66.
目的调查赴非洲返回劳务人员疟疾发病情况,探索阻止输入性疟疾在当地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赴非洲务工返回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现症病人、带虫者、既往有疟史者给予不同服药方案的治疗,随访治疗效果与周围当地人群疟疾发病情况,资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20名赴非洲几内亚务工回国人员,外出期间疟疾患病率90.83%,回国后发病率24.17%。抗疟药物治愈率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93.75%,氯伯8d疗法76.46%,青蒿琥酯42.86%。伯氨喹休止期服药有效率90.70%。结论赴非洲劳务人员外出期间疟疾患病率高,回国后复发率高,需加强管理;规范服用抗疟药物治疗效果可靠,休止期服药效果肯定,综合性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在当地引起的传播。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尿动力学及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糖尿病膀胱(DC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创而有效治疗DCP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及门诊D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按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并进行膀胱训练或留置尿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GT-1000A力合膀胱仪进行治疗,电刺激参数为:电压36~70 V,电脉冲频率25~65 Hz,刺激部位为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每次治疗40 min,2次/d,5d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1~2d,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做尿动力学全套测定.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PVR)及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膀胱最大容量(PVR/Vmax)的变化,作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处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DCP患者经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VR变化值(△PVR)为(118.6 +33.4)ml,对照组治疗前后△PVR为(54.9±14.2)ml,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R/Vmax[(32.2±11.8)%]与治疗前[(61.0±19.1)%]相比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PVR/Vmax[(42.6±12.4)%]与治疗前[(55.6±21.1)%]相比,减少不明显(P>0.05).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6.7±2.3)ml/s]较治疗前[(3.9±1.3) ml/s]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5.2±2.5)ml/s]较治疗前[(3.6±1.7)ml/s]增大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7.9±4.6)cm H2O]较治疗前[(11.9±3.3)cm H2O]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最大逼尿肌压[(14.4±1.9)cm H2O]较治疗前[(12.1±2.0)cm H2O]增大不明显(P>0.05).结论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膀胱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CP患者的PVR,治疗DCP患者逼尿肌无力,提高了DCP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8.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局麻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在肥胖合并高危因素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53例肥胖合并高危因素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BMI 24~35kg/m~2,合并高血压病21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9例,合并心肺功能不全5例,孤立肾3例,均采用超声引导局麻下mPCNL。术中以1%~2%盐酸利多卡因10~20ml自穿刺点皮肤开始沿穿刺方向行浸润麻醉,深达肾筋膜区域。术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疼痛强度量表评估疼痛程度。结果:53例均一期穿刺造瘘成功,52例一期mPCNL成功,1例患者因肾功能不全及感染行二期mPCNL,一期手术结石取净率为98.1%。手术时间为17~77min,平均(43±12)min,无大出血、胸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下mPCNL治疗肥胖合并高危因素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具有麻醉并发症少、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并可以保证结石取净率,可作为肥胖合并高危因素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王永胜  孙明辉  李强  王家宝 《颈腰痛杂志》2021,42(4):484-486,489
目的 探讨机器人导航下单边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机器人导航下单边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观察椎体后凸角度、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X线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血管和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39.1±7.2)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0.3±3.9)次,骨水泥注入量平均(5.1±1.3)mL.术中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8.33%.骨水泥双侧分布为Ⅰ级21例,Ⅱ级12例,Ⅲ级3例.术后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机器人导航下单边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减少透视次数,同时具有满意的双侧骨水泥分布和降低骨水泥渗漏等优点,术后患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