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病耻感现状及与急性应激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53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耻感量表(SSCI)、斯坦福问卷(SARSQ)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脑出血患者病耻感得分为(80.76±8.361分);相关性分析发现,病耻感与AS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成正相关性(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合并功能障碍数、ASD及回避维度是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病耻感较高,急性应激障碍对脑出血患者病耻感有影响,医护人员应及早预防ASD发生,避免加重患者病耻感。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观察有无亲属陪伴的亲情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卒中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程度、服药依从性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二种亲情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回顾性分析386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有亲属陪护(陪伴组)和无亲属陪护(无陪伴组)条件下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安全知识、饮食和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服药依从性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无陪伴组相比,陪伴组患者第一天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安全知识、饮食和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七、第十四天患者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安全知识、饮食和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服药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P<0.05),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入院第一天相比,入院第七、十四天患者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知识、康复训练知识、安全知识、饮食和用药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服药依从性明显增高(P<0.05),NIHSS评分显著减低(P<0.05),且第十四天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有亲属陪伴的亲情护理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服药依从性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对非严重细菌感染(Seriousbacterialinfection,SBI)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早期鉴别方法,为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8年1月入住新生儿科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情况完全符合预先确定的低位SBI指标体系者视为SBI低危组,其他则归为SBI高危组,比较两组SBI发病率并推断该指标体系对黄疸新生儿SBI的阴性预测值。结果:在217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中,SBI低危组共134例,共6例(4.48%)最终被确诊为SBI;相对于SBI高危组83例中有23例(27.71%)确诊为SBI,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指标体系对SBI的阴性预测值(Negativepredictivevalue,NPV)为95.52%(95%可信区间为92.02%~99.02%)。结论:该指标体系对排除黄疸新生儿为SBI简单、快速、可靠,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67.
目的制备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藿香正气水充液胶囊。方法先以姜黄素的乙醇溶液为模型药物考察了充液胶囊的封口效果,再将藿香正气水装入充液胶囊中考察其稳定性,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鉴别。结果当明胶的浓度为2%,乙醇的浓度为5%时充液胶囊封口效果最佳,当藿香正气水制备成充液胶囊时并不影响其主要药理成分,而且稳定性好。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藿香正气水制备成充液胶囊有广阔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在糖耐量减低(IGT)并发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分成血管性痴呆组和血管痴呆合并IGT组各50例;然后再随机选取健康人50例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IL-1β、IL-2、血清IL-10水平。结果血管痴呆合并IGT组跟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相比,2 h PG明显升高(P0.01);血管性痴呆组、血管痴呆合并IGT组跟对照组相比,血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管痴呆合并IGT组明显高于血管性痴呆组的(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合并IGT患者体内,IL水平升高明显,说明血管性痴呆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69.
患者,女,3岁。因“发现颈部包块3个月,发热10天”于2012年1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包块,右侧明显,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炎”予以抗炎治疗2周,包块消退不明显。入院10天前患者出现发热,多出现在午后及凌晨,体温37.8~38.3℃,无畏寒、咳嗽、咳痰、腹痛,无皮疹及关节肿痛。当地医院治疗无明显疗效。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史,个人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颈部触及数枚淋巴结,最大约2.0 cm ×1.5 cm,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98次/分,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 6.5×109/L,Hb 103 g/L,PLT 225×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57 mm/h,β2-微球蛋白5.33 mg/L,抗 O、类风湿因子、C 反应蛋白(CRP)及铁蛋白正常;输血全套、人细小病毒B19DNA、巨细胞病毒(CMV)及 EB 病毒抗体均呈阴性,结核蛋白芯片、结核菌素试验阴性。T 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正常。血培养阴性。胸部 CT 检查未见异常,上腹部 CT 检查提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余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发热、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1)淋巴结炎可疑;(2)淋巴结结核可疑;(3)淋巴瘤可疑。予以头孢派酮/舒巴坦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仍发热,体温达39.6℃。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骨髓培养阴性。右颈部淋巴结穿刺检查提示:淋巴结核待排。右颈部淋巴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右颈部淋巴结增殖型结核。给予异烟肼、利副平及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2周后,患者病情无改善,反复发热,精神差,体质量减轻,临床考虑淋巴瘤。病理科再次阅片,在高倍镜下发现部分多核巨细胞和组织细胞胞浆内呈单个或簇状分布的圆形、椭圆形颗粒,大小2~4μm,弱嗜碱性,反光,周围可见明显的透亮空晕形成,疑为真菌孢子。糖原(PAS)染色呈红色,细胞壁外空晕不着色,最终诊断为:右颈部淋巴结组织胞浆菌病。明确诊断后予以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治疗,每天以0.1 mg/kg 为起始量,逐渐增加至每天1 mg/kg,治疗1周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2周后颈部淋巴结及腹膜后淋巴结明显缩小。因经济原因出院,院外坚持口服伊曲康唑。治疗12周后复查颈部、腹部后淋巴结彩色超声及上腹部 CT 检查未见肿大淋巴结。现已随访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脑心通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频发性室性早搏(FPVC)的疗效。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冠心病合并FPVC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4)和观察组(n=84),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2/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1.6 g,3/日),观察疗程4周。主要观察终点为患者结局以及FPVC改善情况,结局包括患者症状改善和心脏功能指标的变化,FPVC则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早搏次数的变化来评价;次要观察终点为心率变异性(HRV),包括正常N-N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加明显(总体有效率:88.1%vs.75%,P0.05),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更显著[(51.6±3.4)%vs.(47.4±4.2)%,P0.05)],早搏次数明显下降[(427±89)次/24 h vs.(525±114)次/24 h,P0.05)],HRV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包括SDNN[(133.5±28.4)ms vs.(112.2±17.2)ms],Rmssd[(37.4±9.0)ms vs.(26.8±5.8)ms)]、LF[(530.6±78.0)Hz vs.(445.3±88.0)Hz]、HF[(298.3±54.5)Hz vs.(241.4±36.4)Hz]均明显增加,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4.29%vs.10.71%,P=0.484)。结论与美托洛尔单独治疗相比,冠心病合并FPVC患者采用脑心通联合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更加显著,同时能够更好纠正HRV下降,且患者耐受性良好,能够显著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