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患者男,21岁.2008年5月1日,因高温机器压砸伤致左环指疼痛、流血、离断约30 min入院.急诊行左环指清创,多段离断指短缩再植术.术后5 d逐渐出现环指中节指背皮肤及末节再植指体坏死;术后2周见中节指背约3.5 cm×2.0cm皮肤缺损,部分伸肌腱外露,末节指端约2.0 cm×1.5 cm皮肤缺损,指骨残端外露、部分坏死.诊断:左环指热压多段离断伤术后中、末节部分皮肤坏死.再次行左环指中、末节扩创,逆行第三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串联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中、末节创面.  相似文献   
103.
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玉凤  苏海丹湛琅 《现代护理》2005,11(14):1139-1140
目的 探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的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34例皮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应用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提出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策。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糖皮质激素用量,2组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不仅患者皮疹消退快,症状改善明显,而且还可减少皮质类固醇用量,避免了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而引起的副作用,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滚球电极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68例膀胱肿瘤患者,应用滚球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52~71岁,平均61.4岁。肿瘤初发54例,复发14例。肿瘤单发41例,多发27例。肿瘤大小0.5~4.6cm,平均2.6cm。肿瘤位于侧后壁闭孔神经反射区29例。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经尿道切除肿瘤,手术时间29~55min,平均42.3min。无一例发生膀胱穿孔。术后标本均满足临床病理分期要求。结论:应用滚球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张溪  丰琅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151-1152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无痛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2年1月15日入院B超示膀胱内3.4cm×2.6cm中低回声占位;CT检查示膀胱后壁2.9cm×3.5cm占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RetCam Ⅱ)检查所发现的眼底“渗出样改变”。【方法】12186例婴幼儿散瞳后表麻下采用RetCam Ⅱ进行双眼全面眼底照相检查,筛查出“渗出样改变”眼底,对病例进行计数并求百分比。【结果】①发现眼底“渗出样改变”共489例,占总人数的4.01%,以点状渗出最多。②从眼部病变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02例(41.31%)、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2例(2.45%)、Coats病8例(1.64%)、Norrie病2例(0.40%)。从患儿原有基础疾病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76例(36.00%),新生儿窒息10例(2.04%),贫血8例(1.64%),败血症8例(1.64%)。其他63例(12.88%)。【结论】“渗出样改变”不仅可发生在眼部疾病,亦可发生在全身系统疾病患儿,而婴幼儿检查不合作,RetCam Ⅱ检查是最佳选择,以免遗漏周边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伴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初诊白血病患者FAB分型、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 20例患者为中日友好医院2004年-2011年按WHO标准确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常规采用XE-2100全自动分析仪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对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计数细胞;细胞遗传学检测为常规培养骨髓细胞,采用G显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伴t(8;21)易位AML患者中55%(11/2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0%(4/20)患者白细胞减低,所有患者均伴血小板减低.85%(17/20)患者骨髓涂片中可见奥氏小体.根据FAB分型,20例患者中15%(3/20)诊断为MDS-RAEB,20%(4/20)为MDS-RAEBt,55%(11/20)为AML-M2,10%(2/10)为AML-M4.55%(11/20)患者为单纯t(8;21)易位,45%(9/20)患者为t(8;21)易位同时伴有其它异常,其中伴性染色体丢失占所有患者35%(7/20),伴有9q-占所有患者的10%(2/20).82.4%(14/17)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伴t(8;21)易位AML患者可见于FAB分型的不同亚型,主要见于AML-M2.t(8;21)患者常伴有附加异常,以性染色体丢失常见.t(8;21)易位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8.
脑毛霉菌病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扰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脑毛霉菌病的发病有明显增加趋势。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结合我院1950~1988年5例脑毛霉菌病住院病例(4例经尸检,1例经活检及细菌学检查证实)及圈内1950~1988年来报道的22例共27例的资料,就脑毛霉菌病的发病因素,中枢神经系坑受累部位,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笔者医院运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介入性灌注治疗潜源性肠出血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例1:患者男性,57岁。因排黑便1天于1991年11月18日入院。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突然排柏油样便约200g,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但无反复节律性上腹痛病史.查体:血压13.0/12.0kPa,脉搏98次/分。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扪及,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血常规: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5.5×10~9/L,  相似文献   
110.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并发症的临床防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317例患者进行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分为:对A组(114例)应用传统的Inoue球囊和方法;B组(203例)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技术进行改进,包括:房颤者均抗凝治疗,伴有冠心病心绞痛或ST-T改变者行冠脉造影,依Wilkins法对瓣膜结构评分,大于8分者只要前瓣活动度好即入选;采用三法定位校正法行房间隔穿刺;穿刺针指向根据左房大小调整;球囊导管在左房呈反“C”字形进入二尖瓣口;球囊在二尖瓣口的定位和调整;逐次递增球囊直径扩张二尖瓣等。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9/114)(急性心包填塞2例,脑栓塞2例,急性心梗1例,中一重度二尖瓣返流3例,失败1例);而B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表明术前准备和病例选择的加强及术中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PBMV的并发症发生率,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