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小儿急性感染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和特点。方法: 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对253例急性感染住院患儿进行血清CMV-IgM测定。结果: 阳性CMV-IgM 73例,总感染率28。85%。年龄分布以婴儿最多(47。95%);疾病分布以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炎多见,分别占65。75%和23。29%。结论: 小儿急性感染时CMV在下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脑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估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参加本研究的安徽省内11家三甲医院共收集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例,按住院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在清热解毒和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咽部喷洒rhIFNα2b 9 g/L盐水溶液[100万IU/mL,10万IU/(0.1 mL·揿)],对照组患儿咽部喷洒利巴韦林喷剂(0.5 mg/揿,150揿),2组治疗方法相同,均为每次3揿,每日4次,连续给药5 d,提前痊愈者不再给药治疗。所有患儿观察至临床痊愈,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评估口咽局部喷洒rhIFNα2b的安全性。结果180例患儿均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就诊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显效率[63.3%(57/9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9%(35/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87/90例),与对照组[92.2%(83/9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4,P=0.169)。治疗组发热[(32.59±20.73)h比(45.72±26.96)h]、充血[(76.48±23.12)h比(92.44±24.31)h]、疱疹[(72.99±25.77)h比(85.09±26.62)h]、流涎[(45.44±24.96)h比(54.42±31.20)h]和畏食[(62.70±23.99)h比(78.71±30.54)h]等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02±4.41)ng/L比(13.57±9.27)ng/L]、白细胞介素-6(IL-6)[(26.48±11.31)ng/L比(30.15±15.55)ng/L]和C反应蛋白(CRP)[(19.34±14.11)mg/L比(19.83±14.57)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7.26±1.99)ng/L和(2.42±0.73)ng/L,均低于对照组[(12.09±6.39)ng/L和(7.32±11.5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患儿血清CRP水平[(2.21±3.34)mg/L比(2.99±4.81)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咽拭子治疗前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5.3%(32/49例)和40.6%(13/32例),与对照组[66.7%(36/54例)和41.0%(16/39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9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90例);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相对利巴韦林可明显提高临床显效率,加快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缩短总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采用氨茶碱治疗,记为氨茶碱组,34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为咖啡因组,两组患儿均在高危儿门诊参加规律随访。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及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测试(BSID)评估两组患儿校正年龄6月时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组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用药时间(h)均比氨茶碱治疗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正年龄6月时枸橼酸咖啡因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得分明显高于氨茶碱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AOP患儿效果较氨茶碱好,同时对其远期神经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正>近年的研究表明,有效的血压控制是控制高血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环节。脉压增宽是中老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作用甚至比动脉血压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还重要,因此降低脉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文观察了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脉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随着NICU监护和诊疗技术迅速发展,早产儿、特别是小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其常见两种形式的脑损伤: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从50%下降到25%;与此相反,脑白质损伤(WMI)的发生率基本没有改变,影响了约10%出生体质量在1500 g以下的早产儿[1]。两种形式的脑损伤与生命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相关,包括脑性瘫痪[2]。长期以来,虽然有报道临床因素(如气胸、心肺复苏、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和两种形式脑损伤之间的联系,加之一些神经保护策略的效果,但是潜在的损伤机制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37.
胃肠道是SAP中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应激性溃疡和肠麻痹.我们以往的研究已证实腹膜透析(PD)对SAP有良好的清除炎症介质和改善胰腺微循环作用[1,2].本研究通过观察门静脉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探讨PD对ANP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等均位于我国各项疾病的前列[1].在美国,该病已经成为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2].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19/10万,致残率高达8396,而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的60%~70%[3],此病往往在静息状态下起病,大多数病人常在12 h以后前去医院就诊.现对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干预对策,旨在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2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均给予依巴斯汀口服,1次10mg,1天1次。治疗组另加服祛风抗敏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和停药4周后评定疗效、复发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3%,对照组为80.1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15.17±3.28比9.03±1.42、6.67±1.14、3.24±0.94、1.22±0.73、1.42±0.59和14.43±3.32比10.17、8.03±1.84、6.87±1.69、3.23±0.97、4.3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6、8周及停药4周皮损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3.24±0.94比6.87±1.69,1.22±0.73比3.23±0.97,1.42±0.59比4.38±1.04,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277.43±72.45比80.52±48.30,275.78±71.94比78.55±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0.36±0.09比0.16±0.04,0.37±0.07比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0.16±0.04比0.17±0.05,P0.05)。停药4周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2.71%,低与对照组的3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抗敏煎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58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3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浆D-乳酸水平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第3、7天APACHEⅡ评分与第0天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第7天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各时间点之间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第3、7天肠功能障碍评分与第0天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第3、7天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之间肠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第3、7天血浆D-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各时间点之间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救治早期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状态、肠道功能,恢复肠屏障,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