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ICU病人镇静治疗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ICU病人应用镇静治疗的护理对策.对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197例Ramsay评分标准1分的ICU病人应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镇静治疗的临床护理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97例病人应用镇静治疗后呼吸和循环系统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病人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无意外拔管和导管脱落,无不良记忆及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加强临床监护、及时调整镇静药物的剂量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细致做好全程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是保证ICU病人镇静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于入院后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和评估,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重点实施相关的知识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并在出院后进行每月一次巩固教育.结果 干预组患者健康相关行为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能帮助冠心病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特殊的心理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对2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了口头健康宣教、发放小手册、病区宣传栏的宣教,贯穿了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并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有效解决了患者因为知识缺乏、环境改变、疾病预后的担忧以及经济问题等因素,缓解了上述因素引起的焦虑症状,减少了心因性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疾病的恢复以及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结论 良好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症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总结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评估16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并发症分别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血压、心包填塞、皮下淤血、短阵室速、窦性心动过速、局部出血和血肿、血管内感染等.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全部并发症好转或治愈.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正确的护理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总结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并发心室颤动的救治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高度重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电击除颤的护理、准确使用抢救药物等.认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术的过程中,护士做好急救药品及除颤设备的准备,开通静脉通路,低血钾患者静脉补钾治疗,加强心理护理、心电监护和救治配合是成功抢救心室颤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2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以心理需求以及个性化心理特征为切入点,以人院的健康宣教到病人的出院教育及指导为干线,使得病人从对疾病的无知到认识,有知到更深的认识,减轻了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负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护患合作意识,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7.
人本管理理论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并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最早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提出的,它是目标管理哲学基础的两大支柱之一。人本管理有五把金钥匙,即尊重员工与信任员工;让员工参与管理;重视沟通;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分享利益。我们通过运用人本管理五把钥匙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调动了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科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现将管理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8.
糖尿病足坏疽病人防护意识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坏疽病人自身防护意识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住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足坏疽病人进行自身防护意识、健康教育需求及获取知识途径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多于73.53%的病人对糖尿病足疽的概念不清楚,并未给予有效的足部护理;多于55.88%的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或仅部分了解;多于77.94%的病人希望得到有关糖尿病足坏疽相关知识;100%的病人希望健康指导方式以个别指导、电话咨询及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为主.结论应增强病人防护意识,坚持做到早期、长期、系统、个体化和专业化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240例静脉穿刺困难的神经内科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周围静脉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细致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并对本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静脉穿刺困难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血管硬化、末梢循环差、长期应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患者躁动不合作重复穿刺率高对血管的破坏、患者感觉缺失液体外渗不易发现、营养不良致肢端水肿、局部淤点淤斑影响穿刺成功、静脉炎静脉痉挛影响穿刺、护士缺乏逆向思维、缺乏保护血管的长期计划等.对策为对护士进行专项的培训,注重对血管的评估避免盲目穿刺、应用特殊药物密切观察、应用浅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躁动患者适当约束、患肢输液注意要点、水肿等特殊皮肤穿刺技巧、正确的穿刺及拔针技巧减少对血管的破坏、及时处理输液外渗所致皮肤问题、危重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培养护士逆向思维、建立保护血管护理指引等.结论 全面了解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掌握相关对策,且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对护士的培训,提高穿刺技术,可进高神经内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0.
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神经内科护士的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3个层次;明确各岗位职责,进行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再通过护理部和护士长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前后各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