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体位舒适度的护理干预.方法 将80例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针对性采取舒适卧位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卧位舒适度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失睡、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体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卧位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不会增加穿刺口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术后病人遵医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的专科护理以及治疗;干预组病人除了上述的治疗护理外,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病人的遵医依从性比对照组病人明显提高(P<0.05),遵医依从性好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遵医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防止昏迷或吞咽困难病人留置胃管时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聚集潴留下坠造成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 .方法 总结80例昏迷或吞咽困难留置胃管病人在胃管旁留置小管协助吸痰方法 .结果 8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5%.结论 经胃管旁置小管吸取咽喉部的分泌物,能有效防止咽喉部分泌物下坠引起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护理文书中潜在的医疗纠纷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护理文书记录中存在与医疗记录相符性差、不准确、欠客观、不及时、漏记录、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涂改等几个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及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加强医护交流、加强护士素质修养、加强业务学习等5个对策来保护护理文书的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无创伤性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创伤性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47例重症哮喘患者在使用无创伤性正压通气治疗时的心理、呼吸道、饮食和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47例无创伤性正压通气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无创伤性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卧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失眠、肩背酸痛、烦躁、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失眠、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失眠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患者术后失眠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后睡眠情况调查表,对A、B 2组各3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患者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A组(对照组)失眠原因的调查,对B组(实验组)30例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舒适卧位等相应护理对策.结果A组患者术后第1 d失眠率为93%.失眠原因依次为:肢体制动,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B组患者术后第1 d失眠率为80%.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急性创伤患者心理特点,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总结和分析83例ICU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结果ICU急性创伤患者主要存在恐惧、孤单、紧张、焦虑与不合作、自尊心受损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结论根据ICU急性创伤患者心理障碍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可使患者情绪稳定,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护理告知的内容不全面、告知方式不规范、告知满意度不达标情况,进行规范性研究及实施。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为2008年入院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告知,研究组100例为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入院的脑卒中患者,给予规范的护理告知。分别于人院后1周内进行入院护理告知及治疗护理告知,人院后2周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出院前进行出院护理告知,再进行护理告知落实情况调查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住院天数均〉15d,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3.22±0.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81±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1),入院护理告知调查得分为(22.70±2.23)分、治疗护理告知调查得分为(21.86±3.51)分、健康指导告知调查得分为(21.66±4.22)分、出院护理告知调查得分为(23.20±3.40)分,均高于对照组(15.23±3.50)分、(14.08±4.64)分、(13.42±4.20)分、(19.45±5.7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00,13.37,13.85,5.65,P〈0.01),护理告知落实到位。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护理告知进行规范性研究和实施,能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推进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高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李薇  洪蝶玫  刘少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27-2728
目的总结急诊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方法。方法1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在心电监护、床旁X线引导下急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7FA鞘管,送入导管电极,见起搏钉后固定电极并连接起搏器,并采用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手术时间5—10rain;5例患者在5~7d后转I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消失,撤除起搏电极,病情稳定,痊愈出院;11例改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例重症心肌炎患者、1例心肌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很快恢复窦性心律,逐渐将起搏心律减慢,观察2d后撤除临时起搏器,继续药物治疗;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诊床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起搏器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