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3篇
临床医学   60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估2015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中东呼吸综合征及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随着盛夏季节来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此外,高温中暑事件将有所增加,夏季饮食特征也将带来食物中毒/毒蕈中毒增多现象。结论预计2015年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需重点关注登革热、伤寒副伤寒、霍乱、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高温中暑和食物中毒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估2015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广东发现的1例自韩国输入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病例在我国造成持续传播的可能性低。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高峰可能提前到来,6月疫情将上升且形势较为严峻。手足口病仍呈上升态势,预计6月将为疫情高发期。西非埃博拉疫情已明显好转,利比里亚已控制疫情,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也处于低水平流行。H7N9病原学特征、病例的主要感染途径和模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将呈散发态势。今年5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上升明显,6月疫情仍将有所上升,但出现较大规模流行的风险低。6月食物中毒将会上升,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预计2015年6月全国总体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5月将有所下降,主要是传染病突发事件下降所致,而食物中毒事件将上升。我国6月份需重点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和手足口病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估2018年1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2018年1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017年同期上升,主要由发生在学校的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上升所致;在学校放寒假之后,暴发事件数会快速回落。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将继续上升,在1月下旬和2月初达到高峰。我国内地可能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及其他亚型禽流感或动物流感散发病例。诺如病毒等病毒性感染性腹泻暴发可能会继续发生。重污染天气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均处于冬季高发季节。国际上,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呼吸综合征、也门和孟加拉的白喉、尼日利亚的黄热病输入我国风险低。结论 预计2018年1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流感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病毒性腹泻病和重污染天气相关事件的风险。无特别需要关注的境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估2014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较4月将有所上升,但报告事件数可能不会超过2011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暴发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学校等集体单位报告较多。手足口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麻疹将维持较高发病水平;布鲁氏菌病的病例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我国风险,但风险未较以前明显上升。西非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4年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布鲁氏菌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埃博拉病毒病。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估2014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既往历史数据分析,结合近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预计2014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与5月持平或略有下降,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近期多地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既往发生过登革热流行或暴发的地区尤应加强防控工作。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较低。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近期有所上升,但传入我国的风险仍为低,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我国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4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5月持平或略有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以及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早期,病例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 对2013年3月25日~5月5日期间,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案卡信息,采用自定义指标,对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3月25日~5月5日,全国10省(市)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个案卡129张,报告无重复或主要逻辑错误,未见假期效应.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8d,发病-报告间隔中位数为7d.首次诊断即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其诊断-报告间隔中位数为1.05h;订正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其首次报告-订正诊断间隔中位数为23.62 h.报告-审核间隔中位数为0.18h.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诊断及时性较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所提高.诊疗、防控方案印发及网络直报系统增设报告病种“人感染H7N9禽流感”前后,发病-诊断间隔、发病-报告间隔明显缩短.结论 借助已运行成熟的网络直报平台进行个案报告,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早期起到了及时、准确报告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2017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为主。预计6月仍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发病强度仍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不排除出现该亚型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 2017年6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较5月有所下降;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蚊媒传染病、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疫情及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估2017年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2017年1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016年12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事件为主。近期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不排除出现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将持续发生,且诺如病毒仍将为主要致病原。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输入后在南方蚊媒条件适宜的地区仍有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但导致大规模本地传播的风险极低。中东呼吸综合征从沙特等中东国家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导致大规模疫情的风险低。因燃煤取暖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正处于高发时段。结论 2017年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少的月份之一;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腹泻、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估2016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蚊媒条件更加适宜,一旦有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播疾病病例输入,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有所增加;登革热已在南方部分省份发生本地传播,进一步流行的风险加大。未来一段时间仍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需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工作。结论 预计全国2016年9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略高于8月份,但仍处于全年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估2016年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 采用专家会商法, 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 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 1月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少的月份之一, 预计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2015年12月有所下降。近期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 不排除出现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近期, 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仍持续有散发病例报告, 我国仍存在输入风险, 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极低。因燃煤取暖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持续高发。结论 2016年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 处于全年较低水平;需关注人禽流感、流行性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