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电子喉镜下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3 54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及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子喉镜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 ,我科自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0月在电子喉镜下进行声带良性病变手术 35 4 8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5 4 8例患者中 ,男 14 0 9例 ,女 2 139例 ,年龄 8~ 81岁 ,其中声带息肉 2 340例 ,声带小结 95 9例 ,声带囊肿 112例 ,声带白斑 137例。主要症状为声嘶 ,病变直径 1~ 7mm ,双侧病变 2 0 12例。全部病例中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失败者 12 1例 ,伴有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变者 2 5 1例。1.2 仪器设备 OlympusBF -P2 4 0型电子喉…  相似文献   
52.
两种不同方式的声带息肉手术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全麻显微支撑喉镜和表麻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优缺点及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声带息肉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支撑喉镜手术,另一组行电子喉镜手术,每组36例,每例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1月行电子喉镜检查及嗓音声学测试.结果支撑喉镜手术组一次性完成手术33例,改用电子喉镜下手术2例,需电子喉镜补充手术1例,电子喉镜手术组一次性完成手术35例,需2次完成手术1例.两组术后嗓音声学参数均明显优于手术前,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是微创手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创伤小、痛苦小、门诊手术、费用少等优点,能完成支撑喉镜下无法完成的手术,术后疗效和支撑喉镜下手术相仿.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声带沟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2 9例声带沟患者按有无声嘶及沟的形态分为 3型 :Ⅰ型 :生理型 ,11例 (无声嘶 ) ;Ⅱ型 :裂线型 ,13例 ;Ⅲ型 :局凹型 ,5例 ;后两种为病理型声带沟 ,有声嘶。对有声嘶 18例进行了手术及术后嗓音训练治疗 ,手术方法有 :①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 (Ⅱ型 9例 ,Ⅲ型 2例 ,其中 1例为术式②疗效不佳再手术者 ) ;②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注射术(Ⅱ型 4例、Ⅲ型 1例 ) ;③声带沟切除术 (Ⅲ型 4例 ,包括 1例术式①疗效不佳再手术者 )。所有患者均随访 6个月以上 ,平均为 15 3个月。结果 喉镜及嗓音分析发现 ,13例Ⅱ型患者中 10例 (其中 6例为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 ,占该术式 6 /9;4例为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注射术 ,占该术式 4 /4) ,术后 3个月声带沟消失 ,发音良好 ,声带振动恢复 ;另 3例单行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者 ,术后声带沟变浅 ,仍稍声嘶。 5例Ⅲ型患者中 3例行声带沟切除术后 4~ 5个月声带沟消失 ,发音时声门闭合好 ,声带振动恢复 ;另 2例先单行黏膜下分离自体脂肪注射术或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术者 ,术后 10d~ 3个月声带沟再现 ,再次手术后好转。结论 对声带沟患者应分型后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黏膜切开挖槽自体脂肪注射术对Ⅱ型治疗效果最好 ,声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各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的远期疗效。方法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患者153例,单侧138例、双侧15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3年不等。行喉返神经减压术3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102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9例、膈神经移植及部分病例联合应用神经肌蒂植入术11例。手术前后以喉镜、嗓音评估及声学分析、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①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3个月内19例、3月以上1例经喉返神经减压术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3个月以内3例、3个月以上4例患者经喉返神经减压及喉返神经端端吻合后均未恢复声带运动;颈袢喉返神经吻合组78例发声时声带突有明显内收运动,24例无明显内收运动;但上述3种术式除喉返神经端端吻合1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3例外,其余患者发声时声带均处于正中位,声门闭合良好,后联合裂隙不明显,97%(134/138)嗓音恢复正常。②双侧声带麻痹患者:行神经减压4例7侧,有4例5侧恢复运动,均拔除气管套管;行膈神经移植术的11例中,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6例6侧,幅度达2~8mm;轻度外展2例2侧,幅度1~2mm,但声门裂隙达6~12mm,此8例均顺利拔管,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2例2侧膈神经移植术后声带仍固定,1例1侧吸气性声带内收,未能拔管。一侧膈神经移植而另一侧肌蒂埋植的4例中,肌蒂埋植侧仅1例声带轻微外展。总拔管率80%(12/15)。膈神经移植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明显好转。③各种神经修复术的神经再支配得到神经肌电图检查的证实,随访一年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退步。结论①喉返神经减压术、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膈神经移植术能很好地恢复喉的生理功能;②喉神经修复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及侧别而定。  相似文献   
55.
电子喉镜下常见喉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应用电子喉镜诊断和治疗喉部常见疾病的疗效,以及手术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随访本科电子喉镜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患者846例,对4种喉部疾病的性别、病变侧别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声带囊肿及白斑的发病率则相反;声带小结多发生于双侧,声带囊肿则多为单侧。本术式对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囊肿的有效率为99.8%~100%,对声带白斑的治愈率为66.7%。结  相似文献   
56.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附1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黑色素瘤临床上较少见 ,占全身黑色素瘤的 2 % [1 ]。粘膜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于皮肤。早期不易诊断且误诊率高 ,易复发 ,预后也较差。现分析我科于 1993~1999年收治鼻腔鼻窦黑色素瘤 15例 ,以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措施。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长海医院自 1993~ 1999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黑色素瘤患者 15例 ,男性 11例 ,女性 4例 ,年龄 30~ 85岁 ,平均 5 8.5岁。临床主要症状 :15例均有鼻塞、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其中嗅觉减退伴头痛 8例 ,鼻腔有腐臭味分泌物 4例 ,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2例 ,面部肿块 1例。 3…  相似文献   
57.
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各种手术方法治疗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探讨影响疾病复发、预后的因素.从而止确选择手术方法降低复发率。方法:经病理学确诊为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1例.均为单侧发病.左、右侧各12例:病程1个月~20年.平均70个月,有手术史者9例(37.5%):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11例、Ⅳ期1例;经鼻手术2例.开收性手术13例.鼻内镜鼻窦手术9例。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60个月。结果:6例术后复发.其叶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1例.3例发生局部癌变.其中2例术后复发:2例不典型增生.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可以获得与开放性手术类似的效果.病变范围是术后复发相关的最重要因素.疾病分期对于正确选择病例、评价疗效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8.
支尼亚  沈小华  许维娜  刘琳   《护理与康复》2021,20(11):66-68
目的 观察健步走对老年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例老年患者,实施健步走,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单腿站立测试、30 s坐椅站立试验、双足并拢站立、串联站立、下蹲计时测试、原地转圈6项测试结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老年患者的30 s坐椅站立试验、下蹲计时测试、原地转圈测试结果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步走可改善老年患者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59.
强脉冲噪声导致的豚鼠耳蜗毛细胞凋亡及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强脉冲噪声暴露引起的豚鼠毛细胞损害模式和P53凋亡蛋白在损伤毛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12只成年豚鼠,声压级168 dB的强脉冲噪声连续暴露80次,每次间隔时间2 s,分别在噪声暴露后3 h、6 h及12 h各处死4只动物,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ou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phalloidin)和细胞核DNA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来施行双重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和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将噪声暴露后12 h的耳蜗基底膜样品进行P5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受损毛细胞中是否存在P53蛋白的表达;耳蜗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制备基底膜铺片,400倍显微镜下行毛细胞计数并绘制耳蜗图.结果 强脉冲噪声暴露后3 h,耳蜗底回末端和第二回起始端已经发生明显的外毛细胞结构破坏,同时伴有细胞核的浓缩;暴露后6 h耳蜗毛细胞的破坏范围扩大,在毛细胞损害的中心区域可见外毛细胞的核碎片;毛细胞损害中心区域在噪声暴露后12 h,多数外毛细胞的细胞核消失,而周边区域的毛细胞可见核浓缩或核碎片.耳蜗图显示,噪声暴露后3、6及12 h,耳蜗毛细胞的破坏范围不断扩大.免疫荧光显示耳蜗第二回外毛细胞损伤的中心部位出现明显的P53阳性表达,在耳蜗底回和第三回外毛细胞中亦出现P53的阳性表达.结论 强脉冲噪声暴露引起耳蜗毛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是凋亡,损伤的中心部位在耳蜗第二回,并逐渐向耳蜗底回和第三回扩散;P53蛋白在此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tern of hair cell injury and expression of P53 apoptosis protein in intensive impulse noise injured cochlear hair cells in guinea pigs. Methods Twelve adult guinea pigs were exposed to a series of 40 pairs of impulse noise(2 second intervals) at the intensity of 168 dB (SPL). Animals were terminated at 3, 6 and 12 hours after noise exposure, respectively. Cochlear surface prepar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a double staining of FITC-conjugated phalloidin and propidium iodide for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stereocilia and the nucleus. P53 immunochemical staining was also performed 12hours post-noise exposure to observe if there was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in injured hair cells. Results Three hours after noise exposure, the outer hair cells at the end of basal turn and beginning of second turn were destroyed first with a character of nuclear condensation. Six hours post-noise exposure, many hair cells in the center of damage region had nuclear fragmentations, and the damaging area expanded towards to basal turn and apical turn. Twelve hours after noise exposure, the nucleus in most outer hair cells and inner hair cells at the region of damage center were missing. The nuclear condensation and fragmentation were appeared in hair cells in both sides of the center region of degeneration. P53 immunoreactive products were also found in damaged hair cells, not only in the central damage area, but also in the basal turn and the third turn.Conclusions Intensive impulse noise resulted in apoptosis of cochlear hair cells that initiated between the end of basal turn and the beginning of second turn. Hair cell degeneration spread to basal and third turn along the basilar membrane. P53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ulse noise induced-hair cell apoptosis.  相似文献   
60.
<正>患者男性,47岁,因"双侧反复咽痛3个月,以向左右两侧转头时加重"就诊。查体:咽部黏膜无充血,悬雍垂居中,软腭动度好,双侧扁桃体I度大,表面无充血肿胀,未见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手指触诊双侧扁桃体窝时,可触及坚硬条索状物。茎突CT示:右侧茎突3.7 cm,左侧茎突4.2 cm(图1)。诊断为双侧茎突综合征。于全麻下行经口双侧扁桃体切除+双侧茎突截短术,右侧茎突切除约1.0 cm,左侧茎突切除约1.5 cm。术后随访半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