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消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保证  相似文献   
82.
83.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伦理缺陷,如护理技术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减少工作程序;给药中的浪费现象及不按医嘱准时给药;在一些暴露性的操作中不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缺乏慎独修养以及对待特殊病人护理时的伦理缺陷等。提出要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和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关爱护士调动其工作热情,并加强监督机制,探索新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更好的维护病人利益,创造更为友善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4.
汪淼 《健康大视野》2006,14(1):81-81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人员轮岗培训,培养一专多能护理人才的方法。方法根据不同人员制定相应计划,分层次、分类进行轮岗培训。结果提升了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结论护理人员轮岗培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5.
为了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口腔医师和科研后备人才,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教学中积极开展了读书报告比赛的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尝试.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制作电子演示文档和汇报演讲,专家小组根据学生的综述质量和演讲水平进行现场打分和点评,确定优胜者.经过数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在胚鼠腭突培养细胞中应用StealthTM RNAi转染有效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Bal b/c近交系小鼠在交配后第14天取胚鼠腭突,离散后进行细胞培养,应用相差显微、MTT法观察传代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采用化学合成的StealthTM RNAi抑制原代胚鼠腭突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利用双动防脱位定制半骨盆假体在进行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时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的10例骨盆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5.2岁.均为原发性肿瘤,其中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尤文肉瘤2例,骨巨...  相似文献   
88.
目的:在全反式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建立腭裂小鼠模型的基础上,检测胎鼠体内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周期分布,并检测相关周期蛋白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阐明维A酸(retinoic acid,RA)诱导腭裂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方法:以atRA建立C57BL/6N胎鼠腭裂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周期分布,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记法检测p21和pRb在胎鼠胚胎腭突间充质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小鼠妊娠日(gestation day,GD)第10天时给予atRA,可以诱导胎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在一定妊娠阶段出现G1期细胞周期阻滞,同时也使胎鼠胚胎腭突间充质内p21和pRb的表达水平出现改变。而妊娠第12天(GD12)时给予atRA则无此现象。结论:p21与pRb参与了GD10时给予atRA诱导组胎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G1期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体外胚胎腭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并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形成腭裂的机制.方法 首先建立体外胚胎腭器官培养模型,并在培养体系内添加3.0 μmol/L atRA,对照组加入相应剂量的乙醇溶液.吖啶橙染色观察胚胎腭器官体外培养效果.TUNNEL法检测体胚胎腭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mad2/3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静止法体外培养基本可以重复体内腭突接触融合过程,融合率达到82.30%(93/113).对照组的腭突逐步发生接触,并在接触区上皮出现凋亡带,在体外培养24 h的腭突中嵴上皮细胞Smad2/3呈阳性表达.48 h腭突实现融合,腭突中嵴上皮消失,Smad2/3在腭上皮组织内的表达明显下降.而单侧腭突体外培养时,在中嵴上皮区域未出现凋亡现象.实验组3.0 μmol/L atRA可以阻碍腭突中嵴上皮带在接触后出现的凋亡现象,同时Smad2/3在中嵴上皮内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嵴上皮带不能消失,双侧腭突间充质无法融合.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胚胎腭器官体外培养模型,证实两侧腭突接触触发了腭突中嵴上皮部位的凋亡现象.同时证实atRA干扰了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系统在腭突中嵴上皮带的消失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导致两侧腭突不能融合.  相似文献   
90.
骨髓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抽取2 ml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体外培养2周.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在兔双侧桡骨处形成1.5 cm的骨膜-骨缺损,将培养2周的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桡骨缺损处,于移植后第1、2、3、4 周末,用钼靶X线分别检查双侧桡骨缺损处的骨形成情况,并取第4周末的骨痂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移植后实验侧骨痂形成快于对照侧;第4周末,实验侧缺损处全部为骨性骨痂连接,对照侧缺损处仍未形成骨痂连接.结论 BMSC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