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采用改进L3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154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Ⅱa期58例,Ⅱb期75例,Ⅲa期21例,采用改进的L3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154例患者中有腋淋巴结转移143例,占92.85%,有19例患者L3淋巴结转移,术前临床分期为Ⅱa期58例,L3淋巴结转移3例(5.17%),Ⅱb期75例,L3淋巴结转移10例(13.33%),Ⅲa期21例,L3淋巴结转移6例(28.57%),术前临床分期与L3淋巴结阳性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215,P=0.007),L3淋巴结未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8.3%,L3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2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L3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改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便于L3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62.
评测TE方案耐药的人乳腺癌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NE方案的疗效和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培养对TE方案化疗无效的人乳腺癌组织原代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NE方案低剂量组及标准剂量组,处理前后分别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化疗后移植瘤中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标准剂量组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肿瘤生长抑制率为74.5%,与对照组相比,NE组中survivin、BCRP及He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NE方案化疗对TE方案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可能与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3.
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性肿瘤,首先由Barnard描述,称“肺胚胎瘤”,目前认为此瘤起源于肺胚基的原始多能性间充质,文献中只有小数量病例报道。发病年龄2个月~77岁,平均40余岁,多数病例的预后和肺腺癌一样,可在肝脏、淋巴结等形成转移,常在1年...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不同民族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TNBC患者184例,其中汉族130例、维吾尔族54例。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法测定EGFR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5年无瘤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汉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为40.8%(53/130),维吾尔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为57.4%(31/54),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0,P=0.039)。汉族、维吾尔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数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70、0.950,P<0.05)。汉族、维吾尔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80、0.371,P<0.05)。通过5年的随访观察,汉族TNBC患者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4.6%(32/130),而维吾尔族TNBC患者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9.6%(16/54);二者5年无瘤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P=0.453)。结论 不利于肿瘤预后的EGFR在汉族TNB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维吾尔族TNBC患者,但二者5年无瘤生存期间无明显差异,提示维吾尔族TNBC患者可能存在与汉族TNBC患者不同的预后影响因素,建议进一步探讨影响汉族、维吾尔族TNB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5.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breast cancer,NEBC)这一临床上罕见类型的乳腺癌开展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但目前检索到的国内外有关NEBC的文献大多是病例报道,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少见,报道的病例数不多,大多数研究在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报道存在差异,需要更多的研究提高对NEBC的总体认识和诊治水平。本文主要探讨NEBC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为NE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结果:25例NEB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2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率分别为76%和64%,无1例出现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强阳性,全部患者随访9~115个月,1、2、5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95%、88%,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96%、90%、78%。结论:本组NEBC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国外,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术后病理分期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关NEBC的治疗及预后还需要大样本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6.
67.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目前乳腺癌研究关注的焦点。有研究显示,不同民族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也不尽相同。该研究旨在分析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TNB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汉族、维吾尔族女性TNBC患者167例,其中汉族患者121例,维吾尔族患者46例,应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其EGFR、VEGF的表达状态,并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女性患者在5年无病生存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汉族患者EGFR、VEGF阳性率低于维吾尔族患者(P<0.05),并且其表达均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00.05),提示维吾尔族TNBC患者可能存在与汉族患者不同的影响其预后的因素,需开展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8.
探讨新疆地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33例乳腺癌患者,依据ER、PR、Her-2的表达状况将其分为两组,三者表达均为阴性即为三阴性乳腺癌,另一组即为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333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82例,占24.62%,其淋巴结阳性率为41.5%,截止至随访日期,82例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21例(25.61%),251例非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38例(15.14%),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其远处转移的危险比为2.041(P=0.015),肺转移的危险比为2.551(P=0.036),手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风险危险比为1.948(P=0.042),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为74.4%,非三阴性乳腺癌为84.9%,两组曲线比较P=0.02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阳性率较非三阴乳腺癌高,其复发转移风险高于非三阴组,主要是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具体表现为肺转移风险高于非三阴组,并在术后的3年内复发转移风险高,且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69.
探讨对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Kodama术式的应用临床及意义。方法:322例乳腺癌患者,154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Kodama术式,168例行常规Auchinclos改良根治术式,对两组情况进行比较,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改进术式患者腋下清扫淋巴结总数及L3组淋巴结数较常规术式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odama术式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58.9%,常规术式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5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全腋下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Kodama术式有利于对L3组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70.
背景与目的: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常规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本研究探讨改良根治术时采用改进L3组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322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154例采用改进的L3组淋巴结清扫方式,168例行常规Auchinclos改良根治术,对两种手术方式所用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所用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改进术式患者腋下淋巴结总数及L3组淋巴结数较常规术式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组淋巴结未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68.6%,L3组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L3组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改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便于L3组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