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胸段椎管内皮样囊肿伴脊髓脊膜膨出较少见,作者近期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一,男,4岁,因背部肿块4年入院。肿块渐增大,无特殊不适。体查: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脊柱弯曲正常,背部正中见约5cm×8cm大小肿块,质软,囊性,瘤体表面皮肤正常,肿块侧面皮肤凹陷,内见少量毛发。MRI:T4~T5椎管骨质缺损,脊髓形态异常,脊髓呈“Ω”突出于椎管外,与背侧肿块相连,  相似文献   
12.
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对儿童DDH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盆截骨即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操作技术,并初步评价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yspl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盆截骨线起自髂前上、下棘中点,与髋臼后上缘平行,并向髋臼后下方延长,止于距离坐骨切迹骨皮质3~5mm处,撑开截骨间隙时产生坐骨切迹皮质不完全性骨折,获得髋臼向前外方向的旋转,再用自体或异体楔形骨块嵌入截骨间隙,从而实现改变髋臼方向和增加对股骨头覆盖的目标。结果我院自2002年以来创用该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4例(76髋)。对随访时间大于2年的12例14髋,按照McKay髋关节评定标准和Severin放射学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其疗效,优12髋,良2髋。结论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兼有Salter和Pemberton骨盆截骨的优点,但手术操作更为安全简便,适应征也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Ferguson手术在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综合分析40例共50髋,采用Ferguson手术治疗先髋关节脱位,并与32例共42髋,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两者进行比较,按全国小儿髋关节学术会议上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Ferguson手术级的优良率为92%,高于传统保守治疗线73%,(P<0.01)(Ferguson手术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为8%,低于传统保守治疗组31%,(P<0.05)。结论:Ferguson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建议推广运用,特别是对婴幼儿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例应选用Ferguson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盆截骨的手术操作方法,即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术。方法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97例(112髋)行此手术,回顾性分析随访2年以上的31例(39髋)DDH患儿资料,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1°(34°~53°),其骨盆截骨方法为:骨盆截骨线起自髂前上下棘之间中点,与髋臼后上缘相平行,向髋臼后下方止于距离坐骨切迹骨皮质前方3~5mm处,撑开截骨间隙时产生坐骨切迹皮质不完全骨折,获得髋臼向前外方向的旋转,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楔形骨块嵌入截骨间隙,达到改变髋臼方向、增加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的目的。结果31例39髋获2年以上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为16°(-5°~23°) 术后CE角恢复至28°(23°~41°)。术后有2例出现髋臼指数过度矫正、股骨头轻度不规则、髋关节活动受限。按照McKay髋关节评定标准和Severin放射学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优37髋,良2髋。结论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兼有Salter和Pemberton骨盆截骨的优点,但手术操作更为安全、简便,适应证也较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croRNA,miR)-133a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4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正常成骨细胞株hFOB1.19及骨肉瘤细胞株MG63、U20S、SAOS2,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延续护理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由骨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组成的MDT组利用微信、QQ、电话等方式进行延续护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实施MDT延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507例(586髋)DDH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0例,女457例;左侧259髋,右侧164髋,双侧163髋。通过X线片评估T?nnis脱位程度分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Bucholz/Ogden分型)、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尝试建立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的参考标准,并按该参考标准将患儿分为恢复组(200髋)和未恢复组(386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侧别、T?nnis分级、骨化核出现、术前和末次随访的AI和CEA、AVN和Severin分级。采用Cox回归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研究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的概率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200髋(34.1%)恢复正常髋关节X线,78髋(13.4%)出现了Ⅱ型及以上AVN。年龄≥24个月患儿恢复率为8.8%(3/34),显著低于<12个月患儿的44.3%(47/106)、12~18个月患儿的35.5%(98/276)和18~24个月患儿的30.6%(52/1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恢复率为27.0%(44/163),明显小于左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9.0%(101/259)和右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3.5%(5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恢复组术前AI(34.8°±4.2°)显著小于未恢复组(36.0°±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5.5年前累积恢复概率大致呈线性增长至56%,此后累积恢复概率的增速明显降低(年增长<5%)。复位年龄大于24个月、双侧脱位、术前AI≥40°和Bucholz/OgdenⅡ型以上AVN患儿的累积恢复概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髋的平均恢复时间为(36.5±14.9)个月,其中93%(186/200)的髋关节在术后5年内恢复。恢复组年龄≥24个月患儿的恢复时间为(55.2±28.0)个月,显著大于<12个月患儿的(32.2±18.0)个月、12~18个月患儿的(36.9±11.9)个月和18~24个月患儿的(38.6±1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nisⅡ级患儿的髋关节恢复时间(32.8±15.7)个月显著小于T?nnisⅢ、Ⅳ级患儿的40.2个月和4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闭合复位术后5.5年内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表现的累积概率呈线性增长,此后到达平台期。年龄大于24个月、双侧脱位、术前AI>40°和AVN是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的风险因素。复位年龄大于24个月、T?nnisⅢ/Ⅳ度会显著增加髋关节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手术数量的增加,血液需求量也逐渐增多,血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为了避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通过输血传播,术中自体血液的回收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国内外广泛应用[1-4],但其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较少报道,我们对17例小儿骨科手术实施了自体血液回收,效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并指畸形(congenital syndactyly)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指部分或全部组织成分相并连,是仅次于多指畸形的常见手部先天性畸形。外科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唯一方法。由于并指间皮肤面积有限,传统手术在分离过程中常出现分指后指蹼或相邻手指侧方皮肤不足而需要行自体皮肤游离移植术,随着患儿生长发育,植皮区或其周边的皮肤逐渐挛缩导致指蹼高位、指蹼狭窄、指问关节屈曲挛缩等并发症,影响手指的外观和功能。1978年有作者开始尝试应用外固定装置逐渐牵开并指问皮肤,达到治疗并指畸形的目的。2008年Shevtsov等报道了利用外固定装置治疗儿童并指畸形的经验。作者自2011年3月开始,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儿童并指分离器”治疗儿童并指畸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简单介绍外固定装置的构成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Larson综合症的认识和减少误诊,并探讨治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Larson综合症患儿诊断治疗以及12年随访经过,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文献复习此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外科治疗原则。结果本例患儿从1岁10个月至12岁共经历5次手术,目前仍只能借助支具行走,这与作者早期对本病缺乏认识,仅按矫形外科的一般原则处理有关,治疗结果不甚满意。结论Larson综合征非常罕见,需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和警惕性,确诊后外科矫形治疗需按颈椎一膝关节一踝关节一髋关节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