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SARS 临床分期与影像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连春  李铁一 《临床荟萃》2003,18(22):1283-1284,F00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是一种新出现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无特异的诊断、治疗方法。我们对 5 5例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进行连续的对比分析 ,对SARS临床过程进行分期。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5例均为我科 2 0 0 3年 4月 1日至 5月 11日收治的SARS患者 ,诊断符合卫生部 2 0 0 3年 5月 3日颁发的SARS诊断标准[1] 。 5 5例患者中 ,男 16例 ,女 39例 ,年龄13~ 6 5岁 ,平均 (33± 9)岁。发病前均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 ,从接触SARS患者到出现症状 2~ 2 0天 ,平均 (5 .5±3.9)天。入院时发热 5 4例 (98.2 …  相似文献   
92.
背景 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3例成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病情分型,依据住院期间最严重病情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入院24 h内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影像学检查、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及结局。结果 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57例(61.3%)、重型22例(23.7%)、危重型14例(15.0%)。普通型、重型患者以女性为主,危重型患者以男性为主,但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5.0、62.0、81.0岁,各组>60岁患者比例分别为15.8%、54.5%及9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普通型组及重型组,危重型组SARS-CoV-2核酸转阴率较低,发病后病毒脱落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间隔时间较短(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8.2%及87.1%,但各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危重型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31.6%)(P<0.05)。危重型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9.1%)及重型组(59.1%)(P<0.05)。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58.1%),其在重型组及危重型组中发生率(77.3%、92.9%)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2.1%)(P<0.05)。中药总体使用率为75.3%,其中重型组中药使用率(90.9%)显著高于危重型组(50.0%)(P<0.05)。糖皮质激素在重型组(63.6%)及危重型组(64.3%)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5.3%)(P<0.05)。6例(6.5%)患者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拔管成功率仅为16.7%(1例)。9例患者死亡,全因病死率9.7%。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4岁〔OR(95%CI)=33.714(3.021,376.211),P=0.004〕、基线SOFA评分≥2.5分〔OR(95%CI)=15.447(1.331,179.260),P=0.029〕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更易出现肝、肾、心等脏器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年龄及基线SOFA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3.
正患者,女性,71岁,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年余。患者1年余前因发现颌下肿物收入院,查血常规淋巴细胞明显升高,行骨髓穿刺+活检提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CD20++;淋巴结活检符合小B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影像学提示颈部、左锁骨上、纵膈、双侧腋窝、腹膜后、肝门区、肠系膜区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化疗前查乙肝五项(HBV-M):乙肝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62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病例组,总结HFMD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2组患儿血清中的5种细胞因子,包括IL-2、IL-6、IL-10、TNF-α和IFN-γ,对于部分危重患儿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并观察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普通组109例,重症组153例。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IL-2、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18.02 ng/L vs 22.71 ng/L、28.42 ng/L vs 53.76 ng/L、17.92 vs 42.37 ng/L、102.29 vs 207.99 ng/L,P<0.05),而IFN-γ在两组无统计学差异(325.51 vs 373.78 ng/L,P>0.05)。对于符合危重病例标准的40例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检测发现IL-2、IL-6、IL-10、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5)。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存在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变化,而静脉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早期先天性梅毒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4例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24例患儿中,皮肤损害者15例(63%),肝脏损害者14例(58%),血液系统损害者11例(46%),肺脏损害者7例(29%),消化系统损害者6例(25%),心脏损害者3例(12%),肌肉骨骼损害者2例(8%),神经系统损害者2例(8%),多脏器损害者19例(79%).结论 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个脏器损害,对不明原因的皮疹、肝功损害、贫血、发热、腹胀等临床表现的小儿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筛查先天性梅毒,以利于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2010-2012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2012年收治的344例麻疹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及青壮年麻疹患者的构成比较高,分别为71.0%和14.2%;麻疹发病高峰集中于3~5月份;患者均有皮疹,中高度发热者占92.7%,最常见并发症为肝损伤(87.0%),其次为肺炎(82.6%),整体预后较好。结论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管理、注意特殊人群的免疫保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并发脑炎重症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笔者医院2011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4例咽拭子EV71核酸检测阳性的手足口病并发脑炎重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64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与重型组比较,危重型组中肌无力、抽搐、躁动症状的发生率较高,WBC、心肌受损相关指标(CK、CKMB、LDH、HBDH)、血糖及PCO2水平也明显升高.治疗上应积极采用甘露醇降颅内压(93.3%),酌情联合糖皮质激素(63.4%)及丙种球蛋白(15.9%)治疗,此外笔者医院重症病例通常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72.6%)营养神经,匹多莫德(71.3%)提高免疫力.164例重症患儿中治愈好转158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1例,死亡5例.结论 EV71型HFMD并发脑炎重症患儿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细心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8.
<正>1病历摘要患儿,女性,11岁,主因"头痛、发热伴呕吐17d,意识障碍5d"转入我院感染科。患儿入院前约17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眼痛、颈痛,次日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可至39.5℃,并偶有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于当地门诊按"感冒"予以静脉输液及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约1周,患儿病情仍逐渐恶化,呕吐频繁。病程第7d,患儿首次收治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肺  相似文献   
99.
孙艳  梁连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90-269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995/2005年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提供不同的心理、饮食、用药、健康指导等基础护理措施。结果: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经综合护理病痛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69例甲型H1N1流感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约为1~7d,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红和扁桃体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胸片可正常,重症者可出现肺炎。结论对于出现流感样症状、淋巴细胞减少的患儿,应高度怀疑甲型H1N1流感,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学检查可确定诊断。多数患儿经积极救治后预后良好,如延误治疗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