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膜对透析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 2 6例不同透析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前、后血清IL 1 2、IFN γ、IL 4的水平。结果铜仿膜透析后与透析前相比血清IL 1 2水平增高 ,INF γ水平降低 (P <0 .0 5 ) ;聚砜膜、血仿膜透析对血清IL 1 2和IFN γ无明显影响。 3种透析膜透析后对血清IL 4水平无明显影响 ,但各组相比以铜仿膜透析组血清IL 4水平最低 (P <0 .0 1 )。结论血清IL 1 2的变化可作为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之一 ,铜仿膜透析可能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2.
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无特异的治疗方法.现报道1例多中心浆细胞型Castleman病并发间质性肾炎患者,其病程迁延两年后在我院确诊,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目前已存活39个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间质纤雏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致肾间质纤雏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手术后第1、4、7、10、14天处死大鼠,经HE染色、PAS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方法,观察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结果 UUO模型组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及肾小管损伤指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与肾间质纤雏化进展相一致;阿托伐他汀减少单侧榆尿管梗阻侧大鼠肾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单侧榆尿管梗阻侧大鼠肾脏Ⅰ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阿托伐他汀通过非降脂途径延缓UUO所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4.
脊柱侧凸前路松解KASS内固定术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英 《家庭护士》2008,6(7):604-605
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向弯曲畸形,多发生在青少年开始发育时期,以胸段和胸腰段脊柱多见。容易致胸廓畸形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出现心悸、活动后气促,易疲劳等,严重影响身体发育。我科2003年6月—2006年12月对20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人进行了脊柱侧凸前路松解KASS(Kaneda anterior scolio  相似文献   
95.
背景:近年研究表明,黄芪和当归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观察黄芪、当归注射液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腺苷三磷酸酶(ATP酶)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一所医学院的生理教研室及肾功能保护研究室。材料:本实验于2001-01/2001—03在泸州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3只,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体质量(1.63&;#177;0.22)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8只、单纯缺血再灌注组8只、黄芪注射液+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组)8只、当归注射液+缺血再灌注组(当归组)9只。方法:术前1d、手术当天、术后1d,黄芪组、当归组每天分别静脉注射药物(黄芪1.25g/kg、当归12、5g/kg),对照组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5mL/kg。肾缺血lh再灌注48h后,下腔静脉采血,取右肾上极组织置入30mL/L戊二醛固定,下极组织制成组织匀浆。电镜检查肾组织超微结构,测血清肌酐含量及肾组织中ATP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肾组织超微结构、血清肌酐含量及肾组织中ATP酶活性。结果: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变性显著,黄芪组、当归组病变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肌酐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lt;0.05);黄芪组、当归组血清肌酐含量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lt;0、05)。单纯缺血再灌注组Mg^2+-ATP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分别为(0.155&;#177;0.020),(0、179&;#177;0、018),(0、150&;#177;0、022)nkat/g,与假手术对照组[(0、174&;#177;0、012),(0、198&;#177;0.012),(0.18l&;#177;0.017)nkat/g]相比明显降低(t=2.344,2.438,3.014,P&;lt;0.05);黄芪组及当归组的Mg^2+-ATP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分别为(0.172&;#177;0.023),(0.196&;#177;0.077)(0.175&;#177;0.016)(0.177&;#177;0.015)(0.200&;#177;0.011)和(0.181&;#177;0.025)nkat/g,除黄芪组Mg^2+-ATP酶活性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差异无显著性外,余均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高(t=2.372.2.786,P&;lt;0.05)。结论:黄芪、当归具有抑制ATP酶下降和改善肾局部血流调节紊乱的作用,为其通过保护ATP酶而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胃复安肌内注射联合开塞露塞肛对治疗脊柱外科开放手术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脊柱外科开放手术患者2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采用开塞露40 ml塞肛,观察组采用胃复安10 mg肌内注射联合开塞露40 ml塞肛。观察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排便显效例数为70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22例;观察组患者排便显效例数为102例,有效例数为17例,无效例数为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安肌注联合开塞露塞肛治疗脊柱外科开放手术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
[目的]运用临床路径模式对308例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病人实施护理管理.探讨其对椎阃盘突出微创摘除围术期的护理效应,总结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为病人设计科学、规范的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合理、优质、安全的围术期护理常规,实施高效的人性化护理管理,同期对照护理质量与效应.[结果]实验组病人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模式对单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病人进行围术期管理,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优化护理程序,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周期,提升病人满意度,提高医疗竞争力.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龟鹿二仙胶不同提取部位对豚鼠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极性依次递增分离法分别制备龟鹿二仙胶的三氯甲烷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然后分别以三氯甲烷提取物(烷提组)、正丁醇提取物(醇提组)和水提取物(水提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对4组Wistar大鼠进行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再分别以这些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豚鼠软骨细胞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经4种含药血清干预后的豚鼠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Bcl-2和Bax基因及MMP-3水平.结果:①Ⅱ型胶原蛋白水平.4组细胞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78±0.002),(0.188±0.003),(0.177±0.003),(0.173 ±0.001),F=32.905,P=0.000];对照组Ⅱ型胶原蛋白水平低于其余3组(P=0.003,P=0.000,P=0.023);醇提组高于烷提组和水提组(P=0.000,P=0.000);烷提组和水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67).②Bcl-2基因和Bax基因水平.4组细胞Bcl-2基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69±0.052),(l.000±0.000),(0.636±0.072),(0.387±0.061),F=136.767,P=0.000];对照组低于其余3组(P =0.000,P=0.000,P=0.000);醇提组高于烷提组和水提组(P=0.000,P=0.000);烷提组低于水提组(P=0.045).4组细胞Bax基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9±0.240),(1.000 ±0.000),(1.374±0.226),(2.251±0.196),F=47.445,P=0.000];对照组高于其余3组(P=0.000,P=0.000,P=0.000);醇提组低于烷提组和水提组(P=0.000,P=0.003);烷提组高于水提组(P=0.000).③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4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28±0.363)ng·mL^-1,(10.685 ±0.317)ng·mL^-1,(11.397±0.314) ng·mL^-1,(13.136±0.379) ng·mL^-1,F=71.401,P=0.000];对照组高于其余3组(P =0.000  相似文献   
99.
林海英  张跃先  任利容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3):242+244-242,244
<正>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主要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60.9%[1]。双胎剖宫产率较高,又因子宫高度膨胀,胎儿、胎盘娩出后经常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保障孕产妇的安全。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采用子宫环形捆扎术控制双胎剖宫产的产后出血,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避光药品管理全流程进行优化,明确各个管理要素来保障医院内药品质量安全,为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院内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打下基础,以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协同管理。方法:组织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个相关职能部门历时3个月,对全院56个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小药柜避光药品管理现状进行检查,发现缺陷问题点后从室内外光线照度控制、避光药品专业知识、避光保存、避光输液、避光运输5个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与6个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在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药学专业知识的指导、质量管理能力的培养、避光药品管理工作流程4个维度进行改进,并实现3项创新以加强避光药品管理。临床科室避光药品管理缺陷大幅改善,药品遮光盒未使用下降率为28%,室内外光线未有效控制下降率为50.33%,避光输液袋未使用下降率为50.4%,避光药品专业知识知晓率达到100%。结论:改良后的七何分析法(5W2H)可以加强对临床科室避光药品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避光药品的发放、运输、储存、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院内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