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01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7篇
综合类   777篇
预防医学   279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53篇
  6篇
中国医学   258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志雄  黄强  林建银 《解剖学报》2005,36(3):330-332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方法系统复习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研究的背景、组成要素、与肿瘤微环境的区别及血管内皮细胞对其影响的相关文献,并予以归纳总结。结果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是指肿瘤侵袭过程的细胞群落与其栖息宿主环境所构成的一个自然的整体功能系统,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肿瘤细胞本身在内,具有生态系统的规律;而肿瘤的微环境则与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不同,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称,是一种结构体系,不包括肿瘤细胞本身,不具有生态系统的规律。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包括肿瘤细胞群落和宿主细胞群落以及它们的栖息环境(基质成分),而血管内皮细胞群落是最主要的宿主细胞群落,其对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群落和内皮细胞群落之间的营养联系上,这种营养联系形成了肿瘤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营养循环和细胞基质循环。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细胞群落和血管内皮细胞群落不断重建营养联系的结果。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和肿瘤细胞之间的营养联系对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进行调控,切断肿瘤细胞群落和血管内皮细胞群落之间的营养联系是肿瘤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技术,以确保手术达到满意效果。方法:分析总结18例该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1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病人经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均获满意效果。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应熟知交锁髓内钉组成及特点,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和预防感染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3.
尿激酶给药时间对内瘘血栓再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给药时间与内瘘血栓形成再通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给药时间,提高内瘘再通成功率。方法对16例内瘘血栓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内瘘血栓形成(≤24 h与>24 h各8例)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用药剂量。结果≤24 h接受溶栓治疗的8例患者内瘘血管再通4例,血管再通时间(11.88±12.23)min;>24 h的8例仅4例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时间为(195.25±240.62)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者的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的溶栓效应与给药时间有关,缩短尿激酶给药时间,是提高动、静脉内瘘再通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4.
陈鑫  唐震  林建勤  张丽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3):305-307,311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 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DR)中的双能量减影(dual energysubtraction,DES)技术对胸部小结节性病变(直径<1.5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DR检查时发现胸部小结节性病变的患者进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由两位影像医生把每一患者的普通 DR图像与 DES 图像作对比分析,评价两者对肺部小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DES图像能比普通 DR图像检出更多的肺小结节,且DES图像对结节病变的显示更清楚。【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胸廓骨组织影的遮挡影响,获得单纯的软组织图像,使肺部病变显示更清楚,特别是对与肋骨、锁骨重叠的肺小结节显示明显优于普通DR图像;这项技术对DR 诊断胸部小结节性病变是有利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5.
发酵莲子乳对小鼠胃肠道运动、吸收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发酵莲子乳(LMFP)对胃肠道运动、吸收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区组随机分组并以蒸馏水、不同药物及不同浓度的LMFP进行相应干预.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建模,测定胃及小肠酚红残留率及胃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制造便秘模型,观测炭末排出时间、黑便排出量、质量及含水率;皮下注射小剂量利血平建模,计算小肠推进率、尿木糖排出量.结果:胃组织NO含量与胃排空延缓正相关(r=0.475,P=0.010);较之左旋精氨酸模型组,250,500mL/LLMFP组、吗叮啉组胃酚红滞留率降低(22.78±6.95%,27.12±5.73%,22.82±5.63%vs34.76±9.15%,P<0.05),250mL/LLMFP组、吗叮啉组胃NO含量降低(26.13±4.95μmol/gpro,26.33±4.06μmol/gprovs38.33±9.82μmol/gpro,P<0.05),500,750mL/LLMFP组和吗叮啉组远端1/2小肠、750mL/LLMFP组和吗叮啉组远端2/3小肠酚红含量均增高(P<0.05).与复方地芬诺酯模型组相较,各浓度LMFP组炭末排出时间缩短(133.63±18.28,113.25±26.25min,141.75±25.95minvs175.50±24.04min,P<0.05)、黑便含水率升高(39.72±3.06%,42.48±3.07%,40.58±4.29%vs19.67±2.53%,P<0.05);250,500mL/LLMFP组黑便质量增加(0.68±0.16g,0.82±0.23gvs0.37±0.13g,P<0.01);1000mL/LLMFP组小肠推进率低于利血平模型组(79.93±14.52%vs97.64±5.68%,P=0.002),500,1000mL/LLMFP组木糖排出量较利血平模型组增高(10.54±2.48,12.24±2.15mgvs7.86±1.71mg,P<0.05).结论:LMFP对胃肠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可缓解便秘症状,促进小肠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996.
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与炎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是否存在凋亡与炎症状态,进一步理解干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印迹细胞法获得干眼6例22眼和正常人7例10眼的结膜上皮细胞.Annexin V-FrTC./PI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ic,FCM)定量检测凋亡;免疫印迹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NF-κB和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增强.凋亡指数与NF-κB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干眼患者结膜上皮存在细胞凋亡及炎症,眼表上皮细胞的炎症可能是引起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抑制炎症是干眼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蕲蛇酶对急性脑梗塞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塞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蕲蛇酶150μg静滴,每日1次,治疗10天;对照组32例,给予脉络宁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静滴,每日1次,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2.9%,对照组37%(X2=9.49,P<0.01)。结论蕲蛇酶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闽南地区女性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分析。方法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检测板对3249例宫颈拭子标本进行Uu检测。结果Uu总检出率为47.18%(1533/3249),Uu感染患者主要以大于20~40岁女性为主,占检出总例数的90.8%。Uu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的敏感度都大于95.00%,而对阿奇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大于50.00%。结论Uu易出现耐药菌株,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9.
1000.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有近20年的历史[1,2],随着腹腔镜胃癌手术技术不断成熟,设备及器械不断更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已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甚至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如何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采用微创技术,使胃癌患者既能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治疗,又能减轻创伤、改善生存质量,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一大热点.因此,本文结合我科经验及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就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