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01篇
内科学   19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7篇
综合类   777篇
预防医学   280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53篇
  6篇
中国医学   258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DNA原位杂交技术在液基薄层细胞学(LCT)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该院妇科门诊患者7 3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LCT检测,对细胞学结果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者行液基细胞16/18型HPV-DNA原位杂交检测,同时进行阴道镜活检。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LCT检测与16/18型HPV-DNA原位杂交技术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LCT检测结果ASC-US及以上患者536例(7.3%);536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阴性(NILM)145例(27.1%)、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12例(58.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7例(12.5%)、鳞癌+腺癌12例(2.2%),其原位杂交阳性率分别为8.9%、51.0%、88.1%、91.7%;LCT、原位杂交单独及两者联合对HSIL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60.8%、88.6%、97.5%;特异性分别为97.8%、62.4%、61.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96.9%、99.3%。结论:LCT、16/18型HPV-DNA液基原位杂交技术均是有效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实现一次取材两项检测的目的,并可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比分析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200例太田痣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第1组70例,用Q开关694nm激光治疗;第2组60例,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第3组70例,交替使用上述2种波长激光治疗。治疗间隔时间为3个月,治疗次数为4~8次,每次治疗前后照相。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第1组与第2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满意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第3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满意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永久性色素脱失、色素沉着和点状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连翘苷、连翘醇提液、连翘水煎剂等3种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核蛋白( nucleoprotein,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Hela细胞,用甲型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3种连翘制剂对转染后细胞内和上清核蛋白表达情况,用RT_PCR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内NP基因的拷贝数。结果:NP重组质粒组上清胶体金检测为阳性,连翘苷组上清为阴性、细胞内为弱阳性;连翘水煎剂及连翘醇提物组上清均为弱阳性。连翘苷组NP基因表达量较NP重组质粒组减少( P<0.05)。结论:连翘苷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4.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犵狔狉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
来源于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性监测30 个监测点纳入的75 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菌株,行包含犵狔狉犃、
犵狔狉犅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序列测定,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DNA 序列为参比
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56株氧氟沙星敏感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犃基因发生
突变,19株氧氟沙星耐药株检测到16株(84.21%,16/19)犵狔狉犃基因发生突变,其中9株突变发生在第
91位密码子,4株发生在第94位密码子,3株发生在第95位密码子,发现Ser95Asn为新突变类型;所有
菌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犅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犵狔狉犃基因突变是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
制;犵狔狉犃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第91位、94位、95位密码子上。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喹诺酮;犵狔狉基因;突变
中图分类号:R378.911,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1 03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主观服药态度及症状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态度清单(DAI)、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简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广州市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评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得分较低,其生活质量与主观服药态度不相关,与自评症状成负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出院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自评症状、年龄、婚姻状况以及住院史,是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为制定干预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回顾性分析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细菌性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10 917例急性腹泻患者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病例临床资料统计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总送检10 917份可疑腹泻患者标本,细菌培养阳性1 792份,阳性率为16.42%;共检出1 792株病原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共336株占18.78%;福氏志贺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泰利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莫西沙星、替考拉宁、替加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为0。结论感染性腹泻病仍缺乏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对于不同类型的腹泻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测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合理使用,控制和消除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97.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是否能诱导弓形虫速殖子凋亡。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透射电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弓形虫速殖子凋亡的特征。结果 TUNEL标记法检测表明 ,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 (SNP)可诱导弓形虫速殖子凋亡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NO清除剂 ,N 乙酰半胱氨酸能明显抑制SNP诱导的弓形虫速殖子凋亡 ;不含NO的SNP类似物 ,铁氰化钾不能诱导弓形虫速殖子凋亡。透射电镜下见SNP处理 15~ 2 0h的速殖子具有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核染色质凝集、核固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SNP处理的弓形虫速殖子DNA片段呈现凋亡特征性的梯形条带。结论 从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证明由SNP释出的NO可诱导弓形虫速殖子凋亡  相似文献   
98.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聚集,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有待解决。1MS的名称和诊断标准仍在争论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血脂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自1988年Reaven首次提出“X综合征”概念后,相继出现了“死亡四重奏”、“共同土壤”学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等概念,1998年WHO推荐采用“代谢综合征”取代上述各种名称…  相似文献   
99.
林金祥等(1979)报道,福建邵武县龙湖伐木场所流行的肺吸虫病之病原体为卫氏并殖吸虫。本文试图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分析,探讨该地区卫氏并殖吸虫的类型以及它们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