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超声心动图对心腔及心包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为心脏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改变及病理结果。结果:16例心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恶性肿瘤8例,转移性肿瘤8例。结论:超声诊断心脏恶性肿瘤敏感性,特异性为81.25%、100%,左心系统及心包恶性肿瘤易误诊或漏诊,尤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症之一。近十几年来,由于肌瓣、肌皮瓣转位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我院骨科自1986,4月~1987,7月对具备手术治疗指征的肱骨、股骨、胫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14例,在病灶清除及碟形手术的基础上,采用邻近部位的肌瓣、肌皮瓣转位填塞及抗菌素—生理盐水溶液髓腔灌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瘘属少见的心血管畸形,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000,过去确诊靠逆行升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晚近用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2D—PDE)诊断此病,迄今国内报告用超声诊断共8例。本文报告4例,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瘘的2D—PDE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在定量评价缺血、梗塞后心肌损害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0例冠心病患者(AD1分为缺血组与梗塞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组)相应部位心肌及左室腔血液密度值进行测定。结果 与正常心肌比较,缺血区与梗塞区心肌AII值明显增大;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室间隔(IVS)AII值略增大;梗塞组室间隔AII值明显增大(P<005);三组二尖瓣环部(MVA)AII值无显著差异,三组相同切面左室腔血液AII值无显著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缺血及梗塞心肌的组织密度增高;心肌梗塞后不仅只存在梗塞部位心肌组织密度的改变,还存在室间隔心肌组织密度的改变。AD技术能客观反映缺血、梗塞后心肌组织特性的变化,对鉴别心肌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超声评价急性肾衰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超声评价急性肾衰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超声科高云华,严鸿瑜,杨成业,卓忠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杨惠标本文应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正常人及急性肾衰(ARF)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测定,评价ARF时肾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在定量评价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RWMA)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以常规二维超声(2DE)及C技术对7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室壁节段性运动进行评价。结果:正常组未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收缩期心内膜位移连续均匀,正常节段位移时间范围为280~360ms。平均值320ms,位移幅度范围为7~12mm,平均值9.5mm,缺血组织24例患者出现  相似文献   
17.
18.
糖尿病足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糖尿病足伤多发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如处理不当 ,致残率高。我科 1985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对 34例此类患者采用综合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男 18例 ,女 16例。年龄 4 3~ 78岁。糖尿病史8~ 35年 ,餐后 2小时血糖 13~ 2 1mmol/ L。溃疡部位 :足跟部2例 ,足底 8例 ,足侧 14例 ,趾间 6例 ,足背 4例。外伤 12例 ,搔抓伤 14例 ,褥疮 2例 ,鸡眼膏浸蚀 1例 ,激光治疗 1例 ,烫伤 1例 ,原因不明 3例。溃疡范围 1.0 cm× 1.5 cm~ 5 .0 cm×7.0 cm; 度溃疡 4例 , 度 2 0例 , 度 9例 , 度 1例。患者入院后控制饮…  相似文献   
19.
我科1984年~1998年对8例因股、月国动脉区域炎性死腔致股、月国动脉裸露,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大出血患者,采用带蒂缝匠肌瓣、腓肠肌内侧肌瓣或肌皮瓣移位填塞压迫止血 ,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背景:采用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比较理想,但有其弊端。为此寻求一种更佳修复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 目的:验证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周围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生理盐水;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分别于术后1,3个月,对实验动物进行活体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3组实验动物均有神经再生及修复表现,但程度不同。实验组失神经表现恢复的较对照组早,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检查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与“金标准”的自体神经桥接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采用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修复具有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并显著提高再生神经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