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01.
目的评价十二导联心电图QRS时间-电压面积诊断左室肥厚的价值.方法选择147例高血压病或有瓣膜反流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室肥厚病人以及271例无左室肥厚的对照者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Sokolow-Lyon 和十二导联总和两种标准的单纯电压、电压-时间乘积和时间-电压面积数值.结果十二导联时间-电压面积总和标准和Sokolow-Lyon时间-电压面积标准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75.5%和64.6%)明显高于十二导联电压-时间乘积标准和Sokolow-Lyon电压-时间乘积标准(54.4%和53.7%),也高于十二导联电压总和标准和Sokolow-Lyon电压标准(45.6%和42.9%);时间-电压面积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 呈高度相关,电压-时间乘积和单纯电压与LVMI呈中度相关.结论时间-电压面积标准明显提高了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它有希望成为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电话传输心电图(TTEM)在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后康复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行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后的冠心病患者应用TTEM进行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RECG)检查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其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结果:TTEM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63.9%和66.3%,较RECG显著提高(P<0.01,<0.05)。结论:TTEM能及时检出阵发性、无规律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冠心病的二、三级防治工作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体表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血管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者占 65 % ,左回旋支占 35 % ;②下壁AMI时I、avl导联ST段呈对应性压低 ,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 76 .9% ,特异性为 2 8.6 % ;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 ,提示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 2 8.6 % ,特异性为 76 .9% ;ST段抬高幅度Ⅲ >Ⅱ时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为 57.1 % ;ST段抬高幅度Ⅱ >Ⅲ时提示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 50 % ,特异性为1 0 0 % ;ST段抬高幅度Ⅲ >Ⅱ提示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 1 0 0 % ,特异性较低为 2 4 .2 %。结论 下壁AMI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40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271例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分析技术对TGF-β1-509C/T(rs1800469)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CC、CT和TT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9C/T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无易感相关性(χ2=2.813,P=0.245)。在不吸烟患者中,CT和TT基因型均显著增加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OR=1.98,95%CI:0.98~4.02,P=0.059、OR=2.49,95%CI:1.20~5.17,P=0.014),T等位基因明显增加个体患冠心病的发病风险(OR=1.49,95%CI:1.07~2.08,P=0.019)。结论 TGF-β1-509C/T(rs1800469)多态位点在不吸烟人群中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有关,并且T等位基因是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疗效,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对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发作史分为A组(45例,有房颤发作史),B组(255例,无房颤发作史);A组消融后根据有无再发房颤分为PAF组(有房颤再发)和NPAF组(无房颤再发)。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房室旁路最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旁路消融术24h后,P波时限最大、最小值及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0%,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0%。A组的多旁路较B组多(P=0.008 3)。消融前,A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前传和逆传有效不应期较B组短(P=0.039 9);消融后,A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B组长(P<0.01);术后PAF组和NPAF组比较中,PAF组的心房不应期较短,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长。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本身各向异性传导增大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年龄、冠心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左房内径、心悸病史等是预测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6.
胡晖  蒋威  王飞  杨希立  莫展 《新医学》2013,44(2):94-96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比较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 1年12月收治的58例采用介入治疗VSD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连续的58例VS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较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VSD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T波电紧张性改变(EMTV).方法 入选EMTV患者177例,其中显性旁路(A组)50例,右心室心尖部临时起搏器术后或永久起搏器术后(B组)60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C组)1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D组)49例,通过同步12导联常规心电图记录、随访、观察直至T波恢复正常为止,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是否引起EMTV及其导联分布特征、深度与旁路在心室的插入点有关.B组出现的EMTV,下壁导联都有分布;胸导联深倒T波的振幅表现为“中间深,两头浅”的分布特征;C组出现的EMTV,下壁导联都有分布,其次是V4~V6;D组出现的EMTV,广泛导联T波倒置,分布最多的是胸导联.结论 不同原因EMTV的导联分布也不同,对其充分的了解有助于与其他病因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避免误诊,及不必要的检查;EMTV的产生、持续及恢复,与心室异常除极初始点、综合向量的顺序、方向、频率、异常除极的总数量及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时出现的心律失常现象及其相应的临床防治手段。方法:分析62例AMI病人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Stent)术中在不同的干预血管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临床治疗。结果:在对左前降支(LAD)行PCI的术中有2例出现心室纤颤,而对右冠状动脉(RCA)行PCI的术中有12例病人出现窦缓,44例病人出现室性早搏。结论:RCA病变的病人术中较常发生心动过缓,而室性早搏在接受直接PCI中多见。临床上防治急诊PCI治疗AMI术中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须使用临时起搏及相应的药物如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并配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支持系统,注意进行再灌注预适应等手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非梗死区心电图导联对应性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所见的梗死相关动脉(IRA)和非梗死相关冠脉病变情况,对比术前急诊体表心电图的改变,分析非梗死区心电图ST段下移(≥0.1 mV)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45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IRA为前降支(LAD),其中29例合并右冠脉(RCA)或回旋支(LCX)狭窄病变,25例(25/29,86.2%)相应STⅡ、Ⅲ、avF下移;16例无合并RCA或LCX病变者,仅3例(3/16,18.8%)有相应STⅡ、Ⅲ、avF下移.3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为RCA是30例,LCX 3例,其中22例合并LAD狭窄病变,相应前胸导联下移者18例(18/22,81.8%),11例无合并LAD狭窄病变者,仅1例(1/11,9.1%)有相应前胸导联下移.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非梗死区ST段下移者,大部分合并IRA以外的血管狭窄病变,仅少数病例属纯电生理的“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改变与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关系,评价血浆脑钠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的预测。方法选择经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男58例、女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STR)计算,比较入院后即刻和PCI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的情况。结果STR<50%组的BNP值(2632.5±968.3)ng/L明显高于STR≥50%组(974.4±799.4)ng/L(P<0.001);STR<50%组糖尿病患者13例(37.1%)多于STR≥50%组的5例(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同抬高ST段下降幅度一样,能判断心肌组织灌注状态及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