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31.
弥漫性颅内压升高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频谱与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青  陈健彤  杨佳宁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883-1885
目的:观察弥漫性颅内高压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和参数的变化.方法:对66例弥漫性颅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同时测血压并腰穿测颅内压.结果:颅内压升高时,出现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血流频谱、舒张期血流消失频谱).随着颅内压升高,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16.39±3.56)cm/s,血管脉动指数(2.25±0.45)及阻力指数(0.89±0.098)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颅内高压治疗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升高(26.36±4.26)cm/s,血管脉动指数(1.15±0.23)及阻力指数(0.62±0.088)降低,与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和参数改变可间接推断颅内压变化.  相似文献   
32.
我们从1979年11月至1985年9月,根据筛选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指征:先天畸型、智力低下和皮纹脊图型异常,以及性染色体异常的临床特征,对33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18%,4例常染色体异常,2例性染色体异常.对4例常染色体异常病人进行5年的染色体分析的随访,发现患者体内异常细胞系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弥漫性颅内高压患者的TCD频谱和参数改变。方法 对66例弥漫性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同时测血压并腰穿测颅内压。结果 颅内压升高时,出现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血流频谱、舒张期血流消失频谱。随着颅内压升高,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血管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大。结论 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和TCD参数改变可间接推断颅内压变化。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使用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方法 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B组,将所有兔左侧股骨中段截骨,以微型可调节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实验A组及B组去除10 mm皮质骨,同时去除内外骨膜及骨髓,实验A组保持骨折断端1 mm间隙,实验B组使用骨蜡封堵骨折断端,然后保持骨折断端接触.对照组截断骨皮质后即行外固定,不去除骨膜及骨髓.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A组及B组愈合时间均为12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4周.结论 该实验建立的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具有延迟愈合的X线及病理特征,说明该模型制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14 年10月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29例(共62个动脉瘤),术后随访0.5~9年,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29例患者共62个动脉瘤均获一期一侧手术夹闭,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1个,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3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8个,眼动脉动脉瘤4个。术后DSA或CTA复查示动脉瘤完整夹闭,载瘤动脉畅通。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5例,中残5例,重残6例,死亡3例。结论 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可行,应根据患者特点,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6.
CT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采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痊愈和好转31例,死亡6例。根据病情结合CT体表定位,小骨窗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有助于提高疗效,并就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优势进行探讨。认为术后并发症是有些手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整合状况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HPV L1 通用引物MY09/11 和HPV52 E6 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 总感染及HPV52 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26例行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6例(23.07%),脑积水2例(7.69%),癫痫发作2例(7.69%),低钠血症4例(15.38%),高钠血症3例(11.54%),颅内感染1例(3.85%)。结论: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和评估高颈段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2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高颈段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高颈段髓内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13例,无明显改善3例,加重2例,无1例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颈段髓内肿瘤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方法和技术细节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患者,其中三叉神经痛15例,面肌痉挛22例,分析术中体位,切口,骨窗,责任血管压迫等细节,观察二者术后疗效。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14例,1例延迟缓解。所有面肌痉挛患者痉挛症状术后即刻消失,无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2年,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发,所有面肌痉挛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术中体位、切口、骨窗、责任血管压迫等具体操作细节方面有细微差别,了解这些差别有助于增加手术安全性,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